深港通快遞:IPO審核趨嚴 有利實體經濟

就披露的數據來看,已連續14周,中證監單周核發首次公開發行(IPO)批文數量低於10家,新股發行頻率較此前小幅放緩。擬上市公司IPO被否的概率大幅增加。八月份以來,上會的23家企業4家被否,審核依然趨嚴。

同時可看到,今年以來IPO過會趨嚴,似乎成了一種新常態。Wind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至八月共審核352家企業首發申請,通過287家,否決47家,其他情形(包括待表決、暫緩表決、取消審核)18家,審核通過率為81.53%,否決率為13.35%。去年共18家企業IPO被否,否決率為2.21%。長期來看,新股發行審核嚴監管的口徑不會有鬆動,被否率居高不下將成為常態。

重點關注四類問題

從被否的總體來看,主要集中在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訊息披露是否詳盡、企業運作是否合規、公司會計處理問題是否符合標準等四類問題上,成為審核路上重點關注內容。這應該說當局算是抓住了IPO的「牛鼻子」,因這四方面幾乎涵蓋了IPO企業經營業績、經營前景和經營合規等全部內容,只要這四方面符合要求,上市企業的關口就算是把嚴了、把準了、把住了,才能從源頭上淨化IPO環境。

而且,今年發審否決率的大幅提高是監管部門從嚴監管的具體表現,符合當今監管趨嚴的大趨勢,也是落實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體現。筆者認為,發審否決率提高是監管部門主動作為,是維護資本市場生態健康、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體現,市場毋須對此過分解讀,甚至過於恐慌。

首先,既然目前IPO實行的是審核制,監管部門就應盡職盡責,對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堅決說「不」,才能從根本杜絕企業「帶病」上市,消除資本市場良莠不齊現象再出現。截至今年七月,A股、B股上市公司數量共3,326家,能上市的優質公司在前期已上市了,剩下的被中證監挑出些毛病也不足為怪。

其次,內地資本市場投資者投機炒作現象嚴重,缺乏理性投資思維。據統計,經發審委否決的企業問題主要大都在盈利能力、訊息披露、企業運作、公司會計處理等方面;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好了,才能將能持續盈利、資訊披露完整、企業運作規範、會計處理依法合規的「四好」企業推向資本市場,等於是給廣大投資者定心丸,這樣投資者才可以放心大膽地投資,也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投資者投資權益不受損害。

遏制市場脫實向虛

再次,監管部門把好第一道關,將一心只想上市圈錢的企業擋在門外,使專注主業具有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獲得資本青睞。這是遏制資本市場脫實向虛、引導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是監管部門回歸監管本位的根本表現。同時,監管部門從嚴審核有助於培養上市公司的學習意識,更好地掌握監管制度和要求,從而在日後的公司治理和資訊披露等方面更好地到達監管要求,有助於培育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

最後,當局從嚴把住IPO關,堅持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原則,有利於將一部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不符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企業擋在IPO門外,是對資本市場生態構建的高度負責,只有將從嚴IPO常態化,才能從根本上打消弄虛作假的僥倖心理,給所有意欲IPO企業上了一道「緊箍咒」,將其引向健康向上軌道。

今年七月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年中監管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切實加大發行質量審核力度,保持首次公開發行的常態化」的目標。目前來看,新股發行否決率趨高並不影響IPO常態化。一至七月新增上市企業分別為55家、33家、48家、38家、38家、36家、30家,上市進程仍穩步推行,可見IPO常態化與從嚴發行審核並不矛盾。可以預見未來監管部門保持「發行質量從嚴審核」和「IPO常態化」兩條腿走路的態勢不會改變。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