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衍生品爭霸 捉到鹿要識脫角

今年歐盟實施銀行業新規,加上區內金融中心英國進入脫歐倒數階段,全球衍生工具面臨重新洗牌,而長年視對方為勁敵的港星兩地,金融當局正密鑼緊鼓,冀在市場重新分配下搶佔先機。兩雄對決,關係到香港金融命脈的將來,既不能落後於人,捉到鹿更要識得脫角。

星港金融實力不相伯仲,但新加坡近年全力推動金融服務業,在亞洲市場定位日益與香港出現角色重疊,去到埋身肉搏的白熱化階段。令市場側目的是,新加坡由修訂法規、吸引金融業人才的硬件配套設施、爭取私募及對沖基金進駐,到極具爭議性的同股不同權上市,無不搶先開綠燈,早着先鞭,香港有被牽着鼻子走的窘境。

今年,歐盟修訂後的金融工具市場法規將會實施,銀行在英國及歐洲持有衍生工具合約的成本驟增。英國與歐盟的分手談判,硬脫軟脫方向未明,國際大型金融機構要分散風險,同時節省成本,不少歐資已作好最壞打算,把部門遷離避險,環球衍生工具市場勢將出現分裂。在美國及歐洲壟斷的形勢下,亞洲極可能在時區連接及稅務優勢底下乘勢而起,分享全球名義規模高達五百萬億美元的衍生工具合約市場,甚至與美歐分庭抗禮!

據悉,港星兩地的金融管理局,近期各自積極接觸亞洲證券業及金融市場協會(ASIFMA),商討如何在監管政策上配合新環境作出調整,反映兩城在爭奪環球衍生工具市場份額寸步不讓。可幸,香港背靠內地,可藉着地理優勢及與中資的淵源,提供更貼切的金融服務,而中資銀行亦透露有意將更多衍生工具轉回香港交易及結算,只看香港能否把握商機,趁勢發展成亞洲衍生工具中心!

事實上,歐洲銀行條例收緊固然是金融業界思變的催化劑,但目前港星金管局風險管理標準,仍不及歐洲市場般具備較高彈性,容許銀行透過「內評法」,以自身風險管理模式進行交易。相反,港星硬性要求符合規格較高的統一標準,令銀行需要在交易上準備更多的資本緩衝。

金融海嘯以來,環球金融業似好非好,亞洲市場發展遭遇樽頸,衍生工具市場無疑是難得的機遇。可以預料,港星為搶生意勢與歐美風險管理睇齊,技術問題相信也不難解決。近年香港聚焦中港市場融合,缺乏創新思維,靠食老本備受詬病,也有被區內其他市場趕過之勢,今次面對數以萬億商機,只有全力一拚之路,切勿議而不決再蹉跎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