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由去年十一月特朗普上任後節節上升,近期走勢有所轉弱,朝鮮局勢緊張、美國政局混亂、債務違約、歐美央行收水等風險,均成為美股高位回吐的理由。姑勿論上述理由是否合理,始終標指超過9個月未曾出現超過5%的回吐,且美股估值之高,跟金融海嘯前夕相若,即使環球及美國經濟仍做好,投資者先行獲利平倉實不為過。
不過,觀察美股各行業在八月的表現,卻有一個有趣發現。右圖顯示標普五百各行業指數八月份的變動,大部分均錄持平或下跌,唯獨公用股及科技股可錄2.5%以上升幅。公用股上升易理解,始終收入及派息穩定,資金流入避險,但科技股年初至今累積兩成升幅,估值又屢創新高,股價有調整條件卻不跌反升,難道科技股已成為投資者另類公用股?
將科技股跟公用股作比較並不公平,始終兩者盈利增長及架構截然不同,不過八月份行業指數走勢,某程度反映投資者的偏愛。試幻想投資者在年初起買入不同行業的股票並已獲一定帳面利潤,到八月份大市氣氛明顯轉弱,自然會從投資組合中選擇那間質素較弱或升值潛力較低的股票獲利平倉,在這個淘汰戰中,高估值的科技股仍脫穎而出,反映科技股仍是市場最愛。
至於高估值問題,過去經驗說明投資者待估值合理甚至低殘才買入科技股,只會得出兩個結果,一是估值未曾回落至合理值,但股價卻持續上升,投資者只好眼白白目送股價上升。二是當估值跌至合理值時買入,卻發現企業正在被市場或競爭對手淘汰,估值跌入低處未算低的漩渦,且最大問題是,科技股跟其他行業不同,企業一旦被淘汰有機會永無翻身,普通手機被智能電話取代的年代就是最佳例子。
另一個問題,就是有市場人士擔心科技股出現擠擁交易(Crowded Trade),意指大量投資者同時看好及大量買入科技股。擠擁交易衍生出兩個問題,一是想買的人已買,再推高股價的動力正慢慢流失,二是一旦行業或企業的經營環境出現轉向,大量投資者同時獲利平倉,將會出現「人踩人」的股價急跌。
對於第一個問題,無可否認擠擁交易將影響科技股的上升速度,過去幾年的爆炸性急升只會逐步減慢,但這不代表股價將掉頭回落,且擠擁交易沒有一個量度標準,若果行業出現技術上突破或發展,擠擁的科技股進一步擠擁並非無可能。
至於第二個問題,「人踩人」確有可能出現,投資者除分散自己組合外,更應為科技股訂立硬性減持指標,如當股價由高位跌逾5%,或出現死亡交叉時,便要減持一部分。
當然投資者可採消極政策,對科技股完全隔離,但最怕眼見股價高處未算高,身邊朋友身家暴漲而自己卻一股都無,屆時心情可能比輸錢更難受。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策略師
作者:梁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