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看風雲:人才爭奪戰香港漸落下風

香港的父母常講要「贏在起跑線」,怪獸家長更為爭入名校,剝奪了小孩子開開心心過日子的權利。但筆者告訴大家,讀好的大學和會否成功,並無必然關係,只是逐流認為名校便是一切,並無因應孩子的素質去衡量,是父母的膚淺而已。

項羽和劉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項羽是名門之後,而劉邦只是一個市井之徒,項羽無疑是「贏在起跑線」,不過卻「死在終點前」,分野在哪裏?

分別就是在待人接物和有沒有找到人才,項羽有如現今的大公司,打工仔夢寐以求都要加入,出色人才如英布、陳平、彭越和韓信都曾效力過項羽,但不受重用,只好轉投劉邦麾下。接下來的結局,就是劉邦成為漢高祖,而項羽只留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和「江東父老」這三個經典成語。

內地重賞夠吸引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現在很多地方官員的視野很高,他們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每個地方都推行不同的政策去吸引他們。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最直接的便是講金。

深圳市為了爭奪企業技術創新創業、科研學術與教育衞生、文化藝術與體育三個領域的境外高級專家和回國人員,它推出了一個名為「孔雀人才計劃」,A類人才(即世界級水平)可即得現金300萬元人民幣、B類人才(即國家級水平)200萬元人民幣、而C類人才(一定水平)160萬元人民幣。

除現金外,政府也很樂意地送房給這些人才,這就是切切實實的禮賢下士。深圳並不是內地唯一一個搶人才的城市,重慶、武漢、福州和長沙也推出不同的「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反觀香港,政策是倒退的。上屆政府屈服於民粹,把運作良好的深圳「一簽多行」的計劃改成「一簽一行」,這個方案不但改不了走水貨的問題(因為水貨客八成以上是香港居民),且不自覺地把香港成為中國或亞太區的總部地位斷送。

原因是從前總部會議可定在香港舉行,但現時實在太不方便了,如有突發事件,內地要員不可以一周到港兩次開會,公司只能把總部會議移師至深圳或廣州召開。此消彼長下,內地和香港的差距必會縮窄,希望香港人能從項羽和劉邦的故事中吸取教訓。

資深測量師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 邵志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