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數據遜預期 經濟新周期存疑

近期環球經濟向好,商品價格回升,內地市場燃起了對「新周期」到來的期盼。然而,內地昨日公布的數據卻一面倒較預期差,不但顯示經濟動能正在減弱,更凸顯內地對金融系統去槓桿的同時,如何實現增長目標的兩難局面。

中國七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上升百分之六點四,預測為增百分之七點一;消費品零售總額增百分之十點四,預測為增百分之十點八;一至七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百分之八點三,預測為增百分之八點六;一至七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百分之七點九,較一至六月份回落零點六個百分點,整體都較預期遜色。

數據疲弱,主要還是由於房地產投資降溫。近年,當局為防重蹈日本在樓市爆煲後「迷失二十年」的覆轍,不惜大力對金融系統去槓桿,收緊地產商的融資,以及限購、限貸,近期更在大城市推出「租購同權」,以鼓勵租賃市場發展。在持續的打壓下,原本銷售勢頭甚佳的樓市亦見降溫。事實上,與前月數據比較,一至七月份的住宅銷售額和新開工面積增速均見大幅放緩。

有券商大派定心丸,指經濟表現時有反覆不足為奇,並不代表中長期趨勢,現時全球經濟回暖,包括中國等地的資本開支均趨向擴張,故對下半年中國經濟仍抱持樂觀態度。

無疑,在「供給側」改革下,近期中國製造業的中上游板塊表現不錯,「新周期到來論」在市場上不斷升溫。一來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十二個月擴張,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由去年九月回復正數後,持續回升,七月時也有百分之五點五的漲幅;二來大宗商品價格回升,銅價更企穩在近年的高位。

然而,市場對「新周期」的質疑卻揮之不去,主要還在於零售等數據跟不上,增幅仍在低谷徘徊。沒有消費的驅動,「新周期」猶如空中樓閣。與此同時,儘管上中游加價,但由於通脹低企,下游企業的利潤必然受損。鋼鐵等材料價格急漲,更可能是資本市場炒作,並非產業市場需求拉動或供應減少所致。

事實上,近年內地經濟與金融系統的高槓桿關係密不可分。早年金融業快速擴張,影子銀行盛行,有助地方基建、城鎮化急速發展,但卻製造出樓市泡沫以及留下天量的債務。現時,在當局一心去槓桿及為金融系統拆彈下,資金會否回歸實體經濟?經濟增長動力如何維持?實屬急需關注的一些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