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港股因為隔晚美國科技股大跌,亦在本地龍頭科技股騰訊(00700)領跌下,恒指試穿27,000點水平,收報26,979點。看來股市畏高症,放諸中外股市皆適用,港股參與者怕高追騰訊摸頂,美股投資者又何嘗不怕,再持有美市科技龍頭股大倉會被套牢?
更何況,在納指屢屢創出新高後,連代表性更廣泛和平均的標普科技股指數亦剛剛創了新高。再加上周五美股收市後,科技龍頭亞馬遜宣布的季度每股盈利遠低於市場預期,科技股泡沫爆破疑惑又難免再重臨!碰巧,新一期的最愛雜誌,又有專文討論這個題目,值得一談。
二○○○年前後,美國科技股的升速和升幅,遠遠超過其營收和盈利增速。當時的領頭羊股,如甲骨文(Oracle)和微軟,股價相對於其年營業額(Price-to-revenue ratios),皆超過20倍。
以相同指標看,當今美國五大領升科技股(Facebook、蘋果公司、亞馬遜、Netflix及Google母公司,所謂FAANG),目前就只有Facebook一家的股價超越這條警戒線。而大行研究部估計,標普500指數中的科技股,在第二季度的盈利同比增長率仍然可維持雙位數字!
由此看來,現階段美國科技股所含的泡沫,並沒有二○○○年時的嚴重。不過,若以愈來愈被長線投資採用的周期調節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E)計,整體美國股市已達30倍。歷史上,只有一九二九年和九○年代較後期見過如此高估值。
科技股的吸引力,往往在於其高增長,但在科技普及甚至被其他科技取代後,增長必然放緩。由蒸汽機、火車到電視廣播,都曾被視作高科技。於港股內,中國移動(00941)和聯想集團(00992)皆曾被視為科技股。股神巴菲特雖然持有大量蘋果公司股份,但他只視其消費品牌股,並非甚麼高科技股!
興業金融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持有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