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新公布的香港樓價指數連跌三周後有反彈,再撲近歷史新高,但伴隨着未來三至四年供應勢創紀錄,加上歐美央行「收水」在即,市場對「十年一劫」不無憂慮,值得有意置業者注視。
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未來三至四年間,大約可提供九萬八千個住宅單位,創二○○四年九月起每季公布供應數字的新紀錄,單計第二季私人住宅施工量就達六千伙,按季大增一點四倍。當局又預計,未來數月將有十六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可額外提供約一萬一千個單位。除了一貫的賣地政策,政府亦正加快審批商住項目的補地價申請,務求加速供應。
由於政府不斷老調重彈,加上愈「加辣」樓價愈升,市民大眾對供應驟增之說早已莫衷一是,市場人士更嗤之以鼻。不過,魔鬼總在細節裏,今次政府公布的供應數據按季多了二千伙,是因新盤貨尾增多;回顧今年四月,潛在供應數字同樣是增加了二千伙,情況與今次相同,即半年間新盤貨尾多了四千伙。這反映所謂的惜售,實際上是定價太高,超出了大部分買家的可負擔能力。若情況持續,下季的供應數據就有機會達六位數字。事實上,近期已有新盤收了數百張入票,最終僅售出十餘伙,顯示樓價已升到脫節!
除了實際住宅供應外,熱錢氾濫亦是推高樓價的重要因素,只要市場充斥着大量熱錢,資金就要找出路,因樓市牽涉的銀碼較大,正好是理想的「藏富之處」。有數據證明,貨幣增長與樓價升幅是正關連。故此,港匯的強弱是預測樓市的工具之一。隨着歐美央行開始部署「收水」,尤其是聯儲局九月勢「縮表」,資金流向出現變化是必然的。
回顧上次樓市出現大幅調整,已是○八年金融海嘯時期,跌幅曾逾兩成,明年就是海嘯十周年,中國人素來對「十年」有獨特看法,視作一個周期循環,例如: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人事幾番新等。回顧過去,無論是九八年還是○八年,均有金融市場大事件發生。隨着近期港股再度揚升,為歷來第三次突破二萬七千點大關,意味着現時已屆股樓齊鳴的時刻。歷史一再提醒,世上沒有只升不跌的資產,周期性調整是必然發生,只是每次的催化劑不同。
儘管現時樓市未見有明顯的調整迹象,但只要樓價一跌,負資產數目自然就會增加,若再加上經濟轉差,必會產生骨牌效應,「十年一劫」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