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難一蹴而就 好大喜功滿盤輸

全球經濟失速,傳統產業增長持續低迷,各國無不寄望創新科技帶來突破,憑藉應用高科技和互聯網無遠弗屆的優勢,協助新興企業快速壯大,為推動經濟發展建立新的增長點。可是,一個新產業的建立,絕不是一蹴而就,若急於求成擴張過速,最終可能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近年,有內地大型科網企業覓得上市融資平台後,管理層好大喜功,急速擴張,靠瘋狂圈錢和拚命燒錢來維繫公司運作,結果弄得債台高築,滿盤皆輸,實在值得業界和後來者的深思。

無可否認,現今各國政府積極扶持創新科技產業發展,但一個新產業的建立,必須從培育人才、鼓勵科研、完善知識產權保障、建立有效監管和市場運作機制等多方面配合,絕不是單以金錢投入或叫口號就能憑空製造出來。

事實上,與傳統產業不同,創新科技單靠資金投入實不足以啟動,更遑論成功創造實際價值,最重要還是創意理念、技術掌握、研發能力,配合大數據的應用,將服務或產品商業化。以內地為例,近年政府不斷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興企業如雨後春筍,但質素參差,能成功建立穩健盈利基礎,具持續發展能力的更是萬中無一!

誠然,內地是一個獨特的市場,首先是人多,其次是錢多!新興企業一旦進身上市融資平台,其發展速度可明顯加快。不過,若然只管貼錢谷大客戶基礎,搶佔市場份額,再抽水圈錢,周而復始,任由吹噓能產出多少部手機、多少台電視、聘請多少員工、開拍多少部大片、有多少客戶群,甚至是設計出時尚但卻沒有產銷基礎的電動車款,總之戰線愈開愈多,故事愈動聽,但說到底依舊是技術空洞、缺乏收益基礎,骨子裏還是「十個鍋,九個蓋」,最終逃不了「爆煲」命運。

回看二○○○年科網泡沫,市場一度信納以EBITDA、Click Rate來衡量科網企業的投資價值,結果好夢一場空,爆煲的慘況還令人記憶猶新。時至今日,雖然有內地科網企業將創意、技術,配合大數據的應用,成功將服務或產品商業化,創造出巨大產業鏈,並在股市佔一重要席位。可是這類成功案例可謂鳳毛麟角,堪憂的是純粹利用營銷攻勢,燒錢、圈錢、再燒錢、再圈錢的伎倆來經營為數不少,最終誰來埋單實屬疑問!

說到底,創科領域的發展空間廣闊,但其成功取決於能否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這是企業家和投資者都須謹記的重要原則,以免「自投羅網」,累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