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整頓金融業 監管法規從嚴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其中一個焦點是跨行業跨領域的監管問題,如何杜絕跨行業對股市的操控,推出新的跨行業跨部門政策,防止一五年A股的瘋狂市況重現。然而,個別金融領域的不法行為一直禁之不絕,當中「老鼠倉」就是其中之一。

「老鼠倉」意指基金經理等人用自有資金買入股票後,用基金裏的客戶資金(如自己控制的機構資金,證券投資基金資金)拉高相應股票價格後,通過出售個人事先購買的股票進行套利的行為,這是一種以損害客戶利益為手段自肥的犯罪行為。

最近內地大型基金的不法行為就成為媒體報告焦點,近年來,隨着內地法律法規持續完善,監控系統全面升級,執法力度正持續加大,以往處於隱蔽狀態的「老鼠倉」開始浮出水面。

用大數據追查老鼠倉

參考中證監統計數據,自一四年以來,中證監共啟動不少於98宗「老鼠倉」違法線索核查,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不少於83宗,涉案交易金額約800億元人民幣。到今年五月底,內地司法機關已對25名金融從業人員作出有罪刑事判決,中證監已對15名證券從業人員採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不少內地大型基金的基金經理透過操控多個證券帳戶,利用職務的便利,取得內幕訊息,謀取非法利益,擾亂金融管理秩序,破壞資本市場誠信基礎。「老鼠倉」嚴重破壞市場,一直為中證監稽查執法的重點領域,隨着科技發展,中證監已有能力運用大數據監控技術,完善追查,將不法分子重罰。

自○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刑法修正案(七)將「老鼠倉」規定為刑事犯罪後,中證監陸續出台明令禁止基金託管部門從業人員,基金從業員,私募基金從業員的「老鼠倉」行為,推動法律制度完善,從監管制度層面進行限制。

在捕捉違法線索上,中證監利用大數據監控整個市場,讓「老鼠倉」現形,鎖定可疑帳戶,詳細甄別違法行為,取得充足證據。

從業員保密意識薄弱

從「老鼠倉」違法犯罪的趨勢來看,違法時間差愈來愈長,交易和獲利金額也愈來愈大,嚴重損害委託人利益。不少機構更出現蛇鼠一窩共同犯案的情況,不少從業人員同時涉案。非法行為因能賺取巨額資金,除了基金人員之外,也引誘其他行業人員的參與,如保險資管、託管銀行也開始參與「老鼠倉」行為。此反映內地金融行業人員保密意識薄弱,內幕訊息跨部門傳遞,容易相互交換內幕訊息。

未來如何建立健全綜合防控的長效機制,加大違法成本的方式,圍堵切斷利益輸送的暗道。除了加重刑法,行業自律亦是焦點,讓「受人之託,忠人之事,誠實信用,謹慎勤勉」這十六個字打進內地金融從業員的腦袋中。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