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資助解改革難 系統風管不能鬆

隨着中港股市互聯互通及債券通啟動,中國成功建立更多引入外來長錢的渠道,有助推動本土經濟改革,支持經濟發展。不過,在積極引資的同時,內地企業的管治質素及效益極待改善,對投資者保障、金融市場基建、法規及監管和系統風險管控,均須加快優化完善,否則外資引入來卻留不住,一切努力也是徒然。

○八年金融海嘯,內地拋出四萬億經濟刺激方案,但其後卻發現資金未有流入實體經濟,企業低效,房產泡沫,種種積極量寬下的後遺症,令本土經濟轉型問題變得更加嚴峻。時至今日,產能過剩依舊、內房泡沫危機未除、產業升級轉型及國企改革進度緩慢,傳統產業不濟,而新興產業有待推展,當前改革千頭萬緒,難度極大!

面對經濟困局,內地當局期望股本融資市場有所作為,能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其意可予理解。不過,一五年試圖自製「A股快牛」來推動經濟增長,結果反釀成股災,最終雖由國家隊落場救市穩住大局,但代價沉重,亦揭露了金融監管體制的諸多弊端。

雖謂「經一事長一智」,痛定思痛,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議題打開,惟至今進展緩慢。據悉下周中央領導層將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會上關於超級監管機制不會有定論,但大方向是人民銀行在協調角色上將有更多的話語權。其實,無論在「一行三會」間最終監管權力如何重新分配,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釐清監管權責,完善相關法規及協調機制,防止違規行為再次威脅金融市場運作。

事實上,在對外打開更多引資方便門的同時,強化金融系統風險管理機制,提升企業管治和效益,鼓勵民營企業創新,都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畢竟人民幣的表現,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好壞;而海外資金來華投資,與過去直接投資製造業或基礎建設等固定資產不同,如今透過股、債市場投資,資金流動性相對高,對資金安全自由進出的保障和企業質素都有要求,若未符國際標準共識,雖引得外資入門,恐怕亦留不住長期投資,則對紓解當前經濟困局亦難有助益。

說到底,中國金融市場側重於量的擴張,未有應對各項結構和機制等老問題,長此下去只會衍生出更多新的難題。中國要躋身國際舞台,金融改革只有繼續往前推進,沒有退路!但開放金融市場的同時,風險傳導的機會亦相應增加,故必須及時強化自身的基礎,將防控金融系統風險的議題置於更高的層次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