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市場新股改革蓄勢待發,與此同時,A股新股市場卻仍處於無止境的爭辯中。大家究竟在激辯甚麼?就是A股IPO發行應該加快或叫停。
參考內地報告,中證監在上周五核發6家企業的IPO批文,集資金額約34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以來,中證監在每周五的工作日都會公布新股核發批文,單周核發IPO批文的數量,除了在一月六日達14家、二月十日及二月十七日均達12家之外,其餘每周核發數量均維持在10家。不過,自五月二十六日開始,中證監核發IPO的數量和金額均出現明顯的下降。
在五月二十六日,中證監核發了7家IPO批文,集資總額減至不到23億元。在六月二日,中證監核發了4家企業IPO,集資金額不到15億元。在六月九日,中證監核發了8家企業IPO批文,集資總額不到25億元。上周家數減少,但集資金額則有所回升。
無可置疑,內地IPO發行數量和集資金額對A股是有着直接及間接的影響。目前,滬綜指正在3,000點水平以上力爭上游,與此同時,市場卻受到由去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及次新股中,第一季度業績變臉的影響,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
參考內地統計,一六年至今上市的453家新股和次新股中,已有34家企業在今年第一季報出現虧損,佔比約為7.5%,而在第一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的企業則有107家,佔比接近24%。值得關注的是,在內地今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復甦的情況下,高比例的次新股業績出現如此不濟的情況,實屬罕見。
細看不同的板塊,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有10家、6家、18家出現虧損,第一季度次新股業績明顯走樣,投資者不禁懷疑今年新股發行速度加快,是否導致質素較差的企業也能順利上市?問題值得投資市場關注。在最新一輪次新股調整(四月十二日以來)過程中,位居股價跌幅榜前三名,跌幅分別超過60%、55%、52%,跌幅超過四成的次新股有8家,而跌幅超過三成的次新股也達38家,境況慘烈。
內地有投資者認為,每周10家新股的發行速度,為市場帶來明顯的衝擊,為未來帶來隱患。從一五年到目前,核發的新股已達682家,市場明顯出現套利行為。至於上市公司業績迅速變臉,會否涉及財務造假?一系列問題均需嚴加關注。無可置疑,內地《證券法》與《刑法》需要加強罰則,全面打擊不法分子,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與香港交易所(00388)改革方向一樣,中證監近期亦表示積極支持創新創業企業發行上市,更指「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堅持問題導向,完善IPO檢查機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必須讓投資者對股市恢復信心,回歸宏觀及微觀經濟的基本面上。始終未來美國利率上升及美匯指數走強,對環球金融市場構成壓力,投資者的視線應該回歸實體經濟上的事宜。
不容否認的是,內地股市的IPO問題一直成是內地資本市場的慣常重要焦點,新股發行走走、跌跌、碰碰、停停成為市場循環。每當市場調整時,人們總是要求監管機構停止發行IPO。無論是熊市或牛市,IPO已經成為A股的「代罪羔羊」,任何在資本市場中不盡人意的地方,IPO總是需要「背黑鍋」,這道理是說不通的。在防範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或許內地券商業界亦需要思考一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升上市新股的素質,恢復投資者的信心。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