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之灼見:股票平貴難有衡量準則

傳統投資智慧教導我們,股票應分「平」與「貴」,只要能夠在股價極平的時候買入,待股價升至一個非常貴的水平,即遠高於該股應有的合理價值時沽出,便能賺錢。聽落非常合情合理,但到實際應用時又不是那麼容易賺錢,為甚麼呢?因為這當中遺漏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就是怎樣去釐定合理價格!

合理價值言人人殊

每人對於同一隻股票,都有不同的觀感去判別「平」與「貴」,你可能會覺得股價短時間內升了一倍便屬於貴,但是可能在市場眼中,那間公司業務獨特,有非常亮麗的前景,就算股價升了一倍,仍然覺得非常便宜,照買可也。結果你以為貴,股價卻愈升愈有,白白錯失了一個大升浪。

事實上,股王人人都有買過,但大部分人都只是賺少少便走,又有幾多人真的可以坐到數以倍計的升幅呢?或許就是這個嫌貴的感覺拖累了你,令你揀不到好的股票買。

又或者,你可能用盡不同的計價模式,無論怎樣計,都計算出那隻股票的應有價值都不止於現有股價,現價實在是超值,但是當你買入之後,坐了一大段時間,卻發現其股價怎樣也升不起,沒有最抵只有更抵,那麼會否是該公司有其他因素你不知道,無論你怎樣計也計不正確,當你以為很便宜時,市場仍然認為不值得買呢?

每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去釐定股價平與貴,但是沒有一個可以肯定自己的「合理價值」一定是正確,那又有甚麼用?說到底,平貴只會令大家不敢坐靚的股票,亦偏向買一些市場不喜歡、質素較差的股票,弊多於利。

所以大家最好都是不要再用這種思維模式投資。平貴根本不重要,最重要是股價會升還是會跌。

元大證券(香港)經紀業務部營業總監 潘家榮(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