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板上市堵圍飛 強制公售有得失

近年港股A股化,新股質素良莠不齊已是不爭事實,但百貨應百客,在A股上市大排長龍,中資南下借殼上市需求大增,殼股奇貨可居,企業上市為名「啤殼」為實更形猖獗,更甚是創業板新股全配售上市機制,令股價大上大落,惹來監管機構出手打壓歪風。

其實,創業板的創立,原意是為微小企業提供培植的搖籃,一個相對主板入門規格低的融資平台,讓企業日後茁壯成長才轉戰主板。

不過,近年不少創板上市公司,一掛牌即錄得數以倍計升幅,之後升到完全脫離現實的天價水平,走勢強勁的背後,與傳統理念如企業前景及賺錢能力毫無關係,純粹只是供求作怪。有心人藉創板公司集資較低,圍飛全配售方式上市成本有限,由上市到募集投資者全部不假外求,輕易可以一手包辦。

近年A股IPO時開時停,推升香港殼股叫價,主板殼企盛傳達六億至七億元,創業板也叫價四億元以上,本少利大自然吸引機會主義者趁制度漏洞,借創業板無公開發售要求,配售人數目相對低的便利,繁衍大批業務拉雜成軍,一心「上嚟賣」的啤殼公司。

港交所有見歪風愈演愈烈,六月將展開上市改革諮詢,打擊啤殼堵塞漏洞,計劃主要針對全配售上市公司,強制創板上市須設公開發售,變相禁絕配售圍飛,給市場公平參與機會。此舉直接壓抑啤殼歪風固然值得嘉許,不過,對於規模有限,營收單薄的創板公司,上市成本勢必大增,要斬腳趾避沙蟲地一刀切,結果實在有辣有唔辣。

無可否認,年初有創板公司掛牌半日被勒令叫停,上市審批收緊,啤殼潮似有收斂迹象。不過,假如一刀切禁止創板上市全配售,對公眾投資者或是利多於弊,一方面可增加股東結構成分,另方面莊家要貨源歸邊製造虛假市場、出現上市後股價暴升暴跌的難度亦大增,即使硬要加入公開發售部分,面對街外股東認購申請,也要按例兼顧處理發售及退款工作,啤殼成本一定會大增。

有頭髮沒誰想做瘌痢,對於未夠秤的小企業,一心借助創業板作為進身資本市場的中轉站,本來集資額已經不多,要升級參與公開發售遊戲,集資成效大打折扣,上市倍添難度,實有違創業板設立的原意,為阻啤殼而一刀切,只怕結果可能是好心做壞事,最後出現手術成功,病人死亡(創板新股市場)的慘勝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