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新能源車廠踩入中國

中國一六年成為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使用量突破百萬的經濟體,為了與內地品牌直接競爭,歐、美、日車廠近月陸續公布於中國直接生產包括電動車等新能源汽車的計劃,擺明要在內地插旗,搶佔市場份額。此外,工信部亦計劃放寬外資在中外合資車企的限制,以配合新能源產業的長遠發展,勢要在二○年將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提高至每年200萬輛。

中國去年售出40.9萬部純電動汽車,佔全球電動車銷量逾52%,加上去年售出約10萬輛插電混能汽車,內地運行的新能源汽車達109萬輛,使中國登上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寶座。

福特冀銷售比率達70%

因應市場巨大潛力,中外車企在早前的上海車展,發布多達159款全新新能源汽車。過往對內地新能源汽車市場保守的大眾、通用、豐田及福特,均對進軍內地定出進取目標。

除通用表明會與上汽集團(600104.SH)合作,於二○年在內地推出至少9款新能源車外,大眾亦表明以三至五年時間,在中國生產15款新能源汽車。過往較專注燃料電池車發展的豐田,明年在內地推出插電混能車及首款為中國市場研發的純電動車。福特總裁菲爾茲Mark Fields更明言「現在是對中國增加投資、擴大福特在華電動車陣容的時機」,揚言在二五年將新能源車在華銷售比率提高至70%。

削補貼勢損華企競爭力

內地雖將在二○年前逐步下調新能源汽車的稅務優惠,但由於內地或於一八年起年要求海外車企,在內地生產一定比例的純電動及插電混能汽車,並進一步開放外資於內地合營車廠的50%持股限制。海外車廠在「威逼利誘」下,加大投資內地新能源汽車,已是大勢所趨。

內地天風證券新能源與電力設備分析師楊藻指,二○年內地新能源汽車每年產銷量即使能夠突破200萬輛關口,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仍不足10%。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面爆發期,估計在二○年後才出現,而在歐、美、日推動新能源汽車應用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幾年發展速度只會有加無減。

受惠之前的補貼政策,中國國產新能源車雖已建立產銷規模,但這不等於競爭力強,內地電動車行業組織EV100的理事長陳清泰指,政府削減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正是外資及合資品牌全面進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機會。其中一個主因是中國對汽車生產核心技術基礎、原創能力與品牌影響力與國際車廠仍有距離,削減購車補貼,將影響國產新能源車的競爭力。

面對國際車廠的積極部署,內地車廠在上海車展發布56款新能源汽車。當中除比亞迪、廣汽集團(02238)、東風集團(00489)及北汽集團(01958)等香港投資熟悉的車廠外,還有吉利汽車(00175)新成立的全球汽車品牌領克(Lynk&Co)及騰訊控股(00700)參與投資總部設於上海的蔚來汽車(NIO)等初創內地汽車品牌,均是在展覽中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的新能源車款。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几指,從上海車展觀察所得,內地大型車廠研發能力較以往提升,在民營車企中擁有富豪汽車作技術支持的吉汽,應可透過拓展新能源汽車,提高本身的品牌定位以至國際市場影響力。至於華晨中國(01114)、廣汽、東風及北汽等與國際車廠的合作夥伴,亦肯定可在合資新能源車款中獲益。

專家籲勿沾純產電池股

黃德几認為,雖然動力電池成本正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但若要將電動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全面推廣至家庭房車等大眾市場,適當的稅務政策優惠及完善充電配套仍為最大關鍵。至於投資哪些電動車概念的港股,他認為,真正能掌握電池核心技術的企業不多,加上汽車動力電池產品價格下跌,所以投資者應繼續以龍頭車企作為重點,單純產電池的股份則不宜沾手。

逼用國產電池 外企頭痕

國際車廠加快在內地生產新能源車部署之餘,亦要遵從內地對新能源汽車訂下的嚴格要求。

為了提升中國的汽車生產技術,內地早已不鼓勵外資車廠單靠散件組裝(CKD)方式在中國生產汽車。而對新能源汽車生產,內地更要求相關車廠,必須掌握所有生產及設計技術,才能獲得相關的生產批文,個別歐洲車廠曾質疑,此舉目的乃迫使外資向中國開放核心技術。

技術問題難解決

除了核心技術轉移的棘手問題,政府要求內地出售的新能源汽車,須使用國內生產的動力電池,才能獲相關購車或政策補貼,這影響外資新能源汽車廠在內地的競爭力。

就以使用進口電池的Tesla為例,就因無法獲得政府的購車補貼,使產品價格難以與內地新能源汽車競爭。為了獲得相關補貼,過去曾有內地車廠透過修改設計,以國產電池代替外國廠商在內地組裝的產品。然而,對於一直使用度身訂造的外國電池的車款而言,要全面轉用合乎國產標準的電池,此技術難題並非容易解決。

Tesla年內飆五成 市值曾冠美車企

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Tesla)股價近期持續向上,曾創下上市以來最高的327.66美元,市值一度升至552億美元,超越通用汽車成為全美市值最高汽車製造商。而公司最新報325.14美元,年初至今累升逾52%。

Tesla的確近期有不少利好消息,該公司早前獲中國科技巨頭騰訊(00700)投下信任票,並成為第5大股東。

大行下調目標價

另公司今年首季的電動車銷量達逾2.5萬輛,按年增69%,創紀錄新高。而隨着美國新落成的超級工廠的發展,一直為人詬病的產能問題逐漸緩解,Model 3系列車型年內將大規模量產。

Tesla去年收入為70億美元,全年經調整淨虧損4.13億美元;第三財季轉賺2,190萬美元,超乎市場預期,惟公司經營至今,卻從未在全年業績上錄得盈利。

不過,Tesla前景亦非全然看好,美銀美林報告指,將Tesla目標價下調,主因公司去年十一月斥26億美元收購合併同系的SolarCity,使長遠發展遭挑戰;更認為Tesla股價在未來12個月,將下跌近一半,因合併使公司盈利和現金流更難捉摸。

美銀美林分析師墨菲(John Murphy)將Tesla股票評級為「減持」,又料股價將跌至16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