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一體兩面 降級考驗應對

國際評級機構下調中港信貸評級,兩地官方輸打贏要,循例發聲反駁一番。當然,今次一日內中港先後遭削級,重點目標顯然是中國,尤其是債務危機更為凸顯,香港因政經貿易綑綁內地,也只能無奈承受池魚之殃。

有趣的是,中國財政部以「誤判」作回應,而昨日內房股和金融股更集體大漲以示「抗議」﹗到底是資金欠理性,抑或是降級不靠譜?不過,事實擺在眼前,中國債務風險兩大環節正是房地產及金融行業,要避免債務風險持續惡化,就必須落實去泡沫和去槓桿,深化經改,絕無退路。

事實上,在長達十年的量化寬鬆下,其一造就了金融市場過度槓桿,演變成一五年的A股大時代和緊隨的大冧市;其二是衍生出內房市場泡沫,資產升值製造大量新富豪,全國經濟以股房二字就能概括!換來的結果,是一線城市樓價失控,次線城市房屋供應嚴重過剩;地方政府依賴土地收入不思進取;房企債台高築,以債養債。上市內房負債比率高達三、四倍,規模大得不能倒!長此下去,房企債務危機爆破是遲早問題,一旦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將比一五年A股冧市更具殺傷力!

在A股股災後,雖然中央嚴厲打貪,為金融市場去槓桿,算是穩住了股市,但樓市泡沫情況未有大改善,國企改革進度緩慢,「五險一金」下勞工成本持續上升削弱競爭力,結構性改革舉步維艱。換來的,是經濟增長放緩、資金外流、人民幣貶值壓力驟增,惡性循環沒完沒了。國際評級機構在去年三月,將中國前景評級降為「負面」後的一年多才下調主權評級,顯然也是觀察到問題所在,並非全是無的放矢。

隨着美國利率正常化,信貸收縮將成大趨勢,這使當前內地的企債危機更形嚴峻。近期內房股炒上,理由是去庫存加快,但這與先前各地以各種住房貸款優惠,如公積金貸款來加速消化庫存有關,表面似是控制了問題,實際卻將房市風險轉嫁地方政府、銀行和購房者。今年三月以來全國大規模針對房市調控的升級措施,下半年房市銷售能否維持是大疑問。

無疑,內地既不能讓房價急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但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卻不斷削弱市場承擔高樓價的能力。同樣,香港樓市泡沫愈吹愈大,供樓負擔比率飆升,中港樓市危機猶如一體兩面。從這個角度看,中港齊遭降級也就不足為怪,考驗的是化解危機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