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調低中國主權信貸評級,有分析憂慮或迫使內地企業重返在岸市場,從而令內地債務「急增如山」,金融市場風險加大並造成惡性循環。
穆迪日前發表報告,指中國債務水平持續上升,但經濟增長動力放緩,加上中央政府目前實施的改革措施需時,難防範現時債務增加的風險,因此預期未來中國金融市場或會惡化,遂將中國主權信貸評級調低至「A1」,評級展望則由「負面」調高至「穩定」。
針對穆迪降級行動,官媒昨日逐點反駁,形容降級決定存在「三大誤判」。報道引述分析認為,穆迪高估中國經濟面對的困境,同時低估內地供給側改革的成效,又指在調低評級後,離岸人民幣僅微跌,反映市場反應平穩。
不過,即使官媒力撐,仍未能消除市場憂慮,有分析擔心中國信貸評級被降後,或令內地企業在境外融資成本及困難增加,繼而被迫重返在岸市場融資,使內地債務「急增如山」,意味內銀於企業貸款的風險暴露增加,在岸債券市場面臨的風險會加大。
有分析更指,○八年金融海嘯時,美國政府需出手拯救大型金融機構,這情況或在中國重演。凱投宏觀駐新加坡中國經濟學家Julian Evans-Pritchard警告,即使中央推行「債轉股」,亦難以完全解決問題,預期壞帳到頂點時,中央就要出手拯救。
眾多企業當中,分析料國企、內地房地產開發商、航空及船運公司的影響最大。分析指,航空公司及船運公司日常營運中,經常需藉融資取得資金購買新飛機或船隻,融資困難及成本增加,將對這些公司造成極大打擊。分析估算,融資成本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內地主要航空公司的盈利將下跌5至9%,船運公司盈利更跌15至30%。
不過,部分國企已就未來融資做好準備。分析舉例指,三家中資航空公司已減少美元貸款及增加於在岸市場的融資。截至去年底,中國國際航空(00753)、中國東方航空(00670)及中國南方航空(01055)所發的人民幣債券,規模已達1,354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