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 Views:我的高科技融資經驗

很多科技股的市盈率都能超越一百倍或以上,因投資者憧憬公司盈利將可倍數遞增。但事實上,成功個案寥寥可數,更姑勿論有些人以偽科技產品來托高股價散貨。

部分產品不值一哂

筆者二十多年前已開始考察高科技方案,發現很多所謂高科技其實「不值一哂」。例如某一次,筆者曾被委派到美國考察一個美國軍用戰機的飛行黑盒,結果發現所謂高科技產品,原來是一個裝載着另一牌子公司硬碟的一個膠盒!

另一次檢視日本省電器產品,筆者安排地鐵公司及一間大型電訊公司( 他們有大量高質素電機工程師 )來幫忙測試。結果發現產品只是整流器,需用電機械放棄起動時的效率,才可換取些微省電效果。

筆者代表的公司放棄收購,省電器旋即被當時號稱神童的公司買入。最後神童公司省電器計劃完全失敗後,放棄購入的公司股東才感謝筆者的「明察秋毫」。在一次考察人體電磁場機時,發現公司提供的醫療報告,顯示70%使用者健康明顯有改進。待筆者再進行覆檢,才告訴使用者產品未有任何醫學證明,發現僅低於5%使用者覺得健康有改善。原來發明產品的公司使用醫學安慰劑效應!

以上意見基於眾多假設,讀者絕不應倚賴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法律或投資安排。

梁彥穎

上善資本財富管理總監 

作者:梁彥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