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動向:拆解內險股翻身之謎

內地連環出招收緊銀行業監管,並陸續推行金融去槓桿的計劃,扭轉游資氾濫、投機成風及資源錯配的問題。近日中國國債孳息率回升,滬綜指在3,000點關口附近苦苦掙扎。然而,對追求固定投資收益為主的保險行業,在保費收入增長及投資回報理想之下,形勢相對有利,今期將研究當中的投資機會。

今年首季,中國經濟增長達6.9%,高於全年目標6.5%,掃除經濟繼續下行的疑慮。經濟回暖給部署多時的供給側及去槓桿改革提供空間。全國樓市調控措施擴散,久聞樓梯響,把銀行表外業務納入審慎監督,防治影子銀行問題惡化的工作,終見有人來。

內地銀行要收緊監管,人行開始轉向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利率市場最快有反應,隨着逆回購、常備借貸便利(SLF)及中期借貸便利(MLF)的利率上調,中國十年期國債孳息拾級上揚,近日輾轉升至接近3.7厘的兩年新高。

一線險企受惠新監管

市場融資成本向上,對股市負面衝擊立竿見影,滬綜指一度跌至3,000點關口附近。在收水陰霾下,內險企業表現卻相對優異。A股弱勢事小,始終投資組合中,以定息回報債券為主,利率谷底反彈,有助內險企業在長期回報爭取較理想的表現,市場新形勢對險企有利,短期相信會繼續跑贏大市。

另一有利因素是,經歷中保監對險資運用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叫停內地險企胡亂炒作,重申「保險姓保」,市場開始由混沌的環境回歸基本。中小型險企非理性競爭被叫停,有助減低大型上市險企承受的壓力,為免市場流失而盲目推高向客戶提供保證回報產品,有助大型保險公司重掌市場份額及改善回報。

重現寡頭壟斷優勢

早前花旗發表報告指,對於大型內險股,中國人壽(02628)及新華保險(01336)是當中最受惠於新的監管收緊環境。事實上,險企經歷一段艱難陣痛期,今年已逐漸重返正軌。內地四大上市險企,首季保費收入增長均優於整體市場,反映大型保險公司的寡頭壟斷優勢得以重現,行業集中度逐漸恢復過來。

投行唱好 「四大」各有賣點

今年四大內險股首季成績表,總保費收入超逾6,000億元人民幣,無疑股東應佔溢利依然是榮辱互見,可是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改善,也是不爭事實。當中表現最佳的國壽,增長17.1%,中國平安保險(02318)增長11.4%,新華保險及中國太保(02601)則分別下跌7.9%及9%,可是兩間公司與一六年利潤倒退42.5%及32%的慘況相比,已見長足之進。

大行分析員的共識是,大型內險股在有利市場環境下可延續強勢,配合債券孶息率回升,下半年業績可望繼續發光發亮。另一個考慮因素,是降低入場門檻之後,下半年A股有機會加入MSCI,對內險股有一定的心理刺激。

國壽盈利持續復甦

首季盈利增幅最勁的國壽,賺61.49億元人民幣,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續保保費升52%,創歷史新高。最牛的摩根大通給予46元目標價,認為國壽盈利復甦已重返正軌,更重要是股價未反映經歷產品結構調整,國壽已進入保費淨流入的雪球效應,即舊有保單現金流流入高於流出的情況,首季有效保險保費增長達52%,相反解約保單只輕微升2.8%,國壽有被重估可能,建議增持。

平保首季賺230.5億元人民幣,新業務價值首季大升六成。瑞信指平保首季盈利已達該行全年預估的三成,把目標價上調至59.1元,評級為「跑贏大市」。

太保具追落後空間

新華保險首季賺18.37億元人民幣,倒退7.9%,主要受入帳的投資收益較預期疲弱影響,可是其他營運數據已見改善,如新保費收入增長逾五成。另外,華保產品組合及銷售渠道經過調整後,開始以穩定性高的長期產品,代替一次過繳付所有保費的躉交產品,預期回報的改善會逐漸在一七年餘下時間浮現出來。

由於新保費價值折讓,華保較國壽及平保便宜,大行未有因為首季業績唱淡,野村及招商證券的目標價分別為54.36元及56.74元。

太保首季賺20億元人民幣,按年跌9%,首季壽險業務增長43%,優於整體壽險業增幅。最睇好的德銀認為太保業務結構最單純,首季資本表現強勁,認為今年太保股價的跑輸並不合理,預期上升空間最大,建議買入。野村對太保亦有接近睇法,認為太保進入復甦周期,一個全新增長階段,目標價睇43.6元。

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