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多時的「債券通」終於落實,雖然目前尚未有通車時間表,同時亦設限制,但繼推出「滬港通」與「深港通」後,兩地股市已基本達到互聯互通,惟內地債券市場似乎未有太多渠道讓境外投資者參與,故今次落實「債券通」,反映內地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
目前內地債券市場為全球第三大債市,人民銀行表示截至三月底,內地債券市場託管量達65.9萬億元人民幣,惟境外機構及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債券只有8,300億元人民幣,僅佔市場總額不足2%,因此有必要提升境外投資者於境內債券市場的投資比例,令內地債券市場走向國際化。
「債券通」將由交易及結算兩部分組成,而「債券通」渠道較股市交易更複雜,亦涉及交易、託管、結算及風險管理,加上債市一向較股市成交活躍度低,因此內地及本港將要加強系統及監管,並將會針對「債券通」安排做市機構交易模式,以維持債券市場穩定性。
儘管開通初期只容許機構投資者參與,或者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制度重疊,但機構投資者購入內地債券後,亦可發行債券基金予零售投資者參與,為境外投資者增設投資渠道。
若「債券通」運作一段時間後,估計當市場已累積經驗及系統漸趨成熟,將有望擴展至「南向通」,屆時會促進跨境資金雙向流動,亦有助為本地債市引入大量資金,推動本地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同時可穩定本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
東興證券(香港)研究部總監 陳鳳珠(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上述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