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振經濟 任重道遠須自強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昨開幕,中國向世界展示了鴻圖宏願,期待與一眾國家共建「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標誌着環球經濟重心移至東方。這是大勢所趨之餘,亦是任重道遠的機遇;既是合作求變之餘,更是自強不息的挑戰。

無疑,中國藉着今次論壇,總結一帶一路開展以來的經驗,更好地規劃未來,擴大經濟影響力。因此,一開場即明言,將首先與三十多個國家簽署經貿合作協議,從明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家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夥伴關係,助力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

有云無財路難行,承接對相關項目已投入的五百多億美元,中國將向絲路基金新增一千億元人民幣資金,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三千億元人民幣。中國國家開展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為基建、產能、金融合作提供近四千億元人民幣貸款,這既彰顯中國的承擔,亦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充分利用在資本財力方面的超越優勢。

誠然,中國經濟經過近數十年來高速發展,由赤貧到小康,再登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無可避免地激發起信貸泡沫的副作用。在債台高築及樓市出現過熱危機下,舊有經濟刺激模式難以持續,尋求擴大向外合作顯然是出路之一,將創富蝴蝶效應推廣至國際層面,締造各方財富分享,經濟共榮。

一帶一路能否取得成功,仍待時間印證。事實上,沿線涉及亞非歐六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總人口約四十四億,經濟總量約二十一萬億美元,分別佔全球逾六成及三成。可是,由於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地理文化差異大,經濟實力懸殊,涉及的風險無可避免。不過,千里之路始於行,既已有不俗開局,只要持之以恒,因地制宜,適當地借鑑中國成功模式,相信大有可為。

值得留意的是,近日有指中國為了令一帶一路論壇順利舉行,限制股市大手交易,避免出現大跌市的尷尬場面。若翻看中國官方處事風格,卻也難免令人半信半疑。所謂無風難起浪,這「小動作」凸顯了中國距離真正經濟大國仍荊棘滿途,一味講求門面工夫,就算如何漂亮,也難掩真實一面。市場要是看好前景,股市自然向上,又何需有形之手操控?

中國牽頭一帶一路,任重道遠,更要自強打造引以為傲的世界品牌,做好開明創新的榜樣,當然各國亦要放下歷史包袱才能走上互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