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業未能受惠經濟復甦。繼百貨公司Macy's及Kohl's等上周公布差劣業績後,市場對當地多家零售商本周將相繼公布的季績亦不敢抱太大期望。近年當地零售業大受網購商打擊,有指「商場已死」。
商場曾是美國經濟起飛的象徵。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汽車普及和中產搬進近郊地區,各地商場相繼誕生。但金融海嘯後零售市道一落千丈,加上網購和社交媒體冒起,人們減少外出購物,令零售業未能受惠經濟復甦,商場人去留空趨普遍,「商場已死」之說因而出現。
今年破產零售商已接近去年總和。評級機構指,10家美國上市零售商未來十二個月面臨違約,包括曾是美國最大零售商西爾斯集團(Sears)。
本周美國便有多家零售商公布季績,包括沃爾瑪、Target及家得寶等,惟市場不抱太大期望,料Target首季同店銷售將跌3.7%,沃爾瑪的每股盈利或按年減約2%。
零售商面對困境收縮實體店網絡,不少近郊大型購物中心人流大減甚至「執笠」。評級機構穆迪指,零售物業價值過去半年跌3%,而其他商用物業整體價值錄升幅。
股神巴菲特披露,投資旗艦巴郡已沽售大部分沃爾瑪持股。另投機者不但沽空零售股,亦狙擊經營商場的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
據Markit數字,美國最大商場經營者Simon Property Group,股份借予沽空者的金額逾10億美元,創一一年後新高,股價今年累跌5.5%。至於以小型商場為主的Washington Prime Group,股價更自去年九月後損失三分之一,股息率現達10厘,顯示投資者料未能持續派高息。
《華爾街日報》稱,對沖基金Alder Hill今年首季回報達8%,因押注兩個與商業按揭抵押債券(CMBS)掛鈎的指數跌。其基金經理Eric Yip一五年底走訪美國各地商場,結論是商場空置問題嚴重,他在今年初指,Sears破產只是時間問題。
此外,商場價值跌還影響保險公司。高盛資產管理基金經理Mike Siegel指,旗下保險商客戶從三方面受累零售業:一是他們持有零售商股份,其次是買入相關企債,最嚴重是擁有物業並提供融資。
惟美國商場投資者Starwood Capital主席兼舵手Barry Sternlicht料美國零售業將重新平衡,版圖五年後將「縮小但較健康」。他指零售商須變招應對轉變中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