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熱炒地圖概念,樂此不疲,河北雄安新區炒風才剛冷卻,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已乘勢起動。其實粵港澳大灣區並非新概念,只是中央在較早前提到,今年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惹來市場炒作。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連同9個廣東省城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珠海、肇慶)組成的城市群。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尚未有藍圖,但由於大灣區並非新建的經濟區,而是加強區內各城市之間的經濟及產業合作,為各城市的產業重點重新定位,避免惡性競爭,達致協同效應、優勢互補。因此,在投資題材上,大灣區的受惠股份及程度大大有別於雄安新區。
當大灣區成功建立後,各城市的交通連繫變得更緊密,經濟發展的差異性亦有望收窄,在「三小時經濟圈」的概念下,區內二線城市的經濟發展及生活水平將加速增長,深圳及廣州多出的住屋需求亦溢出至區內二線城市,帶動相關城市的樓市需求及樓價上升。
因此,不但只在一線城市(深圳、廣州)擁有項目的內房股「吃香」,連帶於佛山、東莞、惠州等地擁有優質土儲的內房股,亦可受惠住房需求上升及物業價值向上。
於大灣區擁較多土儲的內房股有越秀地產(00123)、深圳控股(00604)、富力地產(02777)、碧桂園(02007)、龍光地產(03380)、雅居樂集團(03383),越秀及深控為地方國企,有地方政府作為主要股東,在政策扶持有優勢。
區內交通配套已見完善,大工程如港珠澳大橋、高鐵項目已興建中,珠三角各城市的城軌交通亦已加快建設,故大灣區的規劃雖可推動區內基建加快進行,但論建設規模將不如雄安新區的建立。雄安新區是把一個接近農村的地區打造成為北京的副中心,當中涉及的基礎建設之龐大是可想而知。因此,大灣區概念未必可把基建、建材股炒起。
此外,區內產業升級如扶植高科技、金融、物業產業,發展亦偏向長線。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最直接炒起的板塊,應只是內房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