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內地宏觀經濟風起雲湧

市場進入四月份之後,內地宏觀市場一度被雄安概念、反貪腐官員下台及一系列突發消息所影響,投資者忙於重新部署。不過,在這段期間內地宏觀經濟看似亦發生了若干變化。

由上周開始,國家統計局開始陸續宣布內地第一季度及三月份的宏觀數據。當中,內地三月份CPI同比上升0.9%,持續維持在低位,而同期生產物價指數PPI則同比增長7.6%,呈現見頂回落的趨勢,筆者有以下幾點觀察:

一、上月CPI仍處低位,環比下降0.3%,同比亦只在0.9%的低位,主因食品價格持續大跌。估計本月CPI只能保持穩定,參考農業部食品價格指數,數據還是呈弱態,料食品類CPI難以回升。而PPI回升對非食品類CPI的傳導作用有限,故本月整體CPI難以提升,料今年全年通脹壓力不大。

投資市場負面情緒增

二、上月PPI首次出現回落,環比升幅續收窄至0.3%,同比回落至7.6%。綜觀不同行業,三月份色冶煉加工、化學原料和製品價格仍上升,但煤炭相關、石油加工、油氣開採價格環比由升轉跌。估計本月PPI或持續下降,近期油價相對穩定,但鋼、煤價格回落,料PPI同比升幅將明顯收窄。

今年的通脹預期,主要來自商品價格的上升,由供給側改革導致工業品供應減少所引發。市場原本預期居民和政府加槓桿,內房保持暢旺,國家對基建需求有所提升。不過,因商品價格明顯上升,導致供給側改革力度看似減弱,內地工業品產量更創出新高。金融市場的去槓桿也導致需求回落,商品供需平衡逆轉,通脹預期明顯減弱。

與此同時,投資市場的負面情緒正在增加,潛在風險包括:一、東北及山東等區域企業風險升溫;二、第二季度流動性仍然偏緊,但政策並無放鬆迹象,無法解決資金缺口;三、美國加息速度影響內地利率債市場;四、監管機構對投資領域的限制日趨嚴格。

部分內地產能過剩行業,仍面對高信用風險的問題。部分大企業通過去產能政策,信用風險得到紓緩,但小企業的信用風險則有可能持續加劇。當中,輝山乳業(06863)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另有不少區域性企業爆出因資金鏈斷裂,大量銀行貸款到期無法償還,恐慌伸延,導致內地多家企業發行的財務工具亦遭遇非理性拋售。

企業信貸風險正加劇

筆者估計,第二季度內地若干領域的信用風險會上升,當中東北、山東、雲貴、內蒙及廣西等區域企業風險較大,特別是一些槓桿過高的中下游民企。此外,筆者認為主力去產能的產業,如煤炭、鋼鐵、化工和建築業風險亦甚高。

那麽,為何風險在四月份開始突然飆升?主因是自四月開始,信用評級機構開始調整內地債市的評級,早前標普更首次下調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信用評級。筆者與不少投行同業進行過討論,大家均認為評級機構及投行有可能陸續下調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用評級。在這背景下,筆者不排除高風險地區的高風險企業將會在第二季度陸續出現爆破事件,某程度上亦會影響整體投資市場的氣氛。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