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平台謀發展 健全監管要行先

昨日創業板有新股上市半日就遭叫停,不但成為香港首例,更是證監會月內第四度對新股上市出擊,似乎配合了《財政預算案》強調要嚴厲監管,推動香港上市平台發展的口徑。

事實上,此前市場力促改革上市監管決策及管治架構,確保市場法規與機制與時並進,從源頭做好把關工作。不過,當局既知問題卻遲遲不對症下藥,現卻又急於謀求新發展,只怕稍有閃失就會搬石砸腳,未能保障投資者利益,更會敗壞香港金融市場聲譽!

講到創業板,九九年推出之時,原意是乘着科網熱潮,為具增長潛力的科網新興企業提供融資渠道。誰知千禧年科網熱潮爆破,創業板如失去靈魂,成為「三不像」,大部分股份長期成交低迷,業績好一點的,當符合條件就申請轉往主板掛牌,剩下來的被視為「籮底橙」,恍如一潭死水!

直至近年,北水湧港,殼股有價有市,可以讓企業透過全配售上市的創業板,頓成為兩地炒家「啤殼」和「圍飛」樂園。不少創業板新股在貨源歸邊之下股價不斷乾升,估值完全脫離基本因素,監管機構彷彿視而不見,又或是在現行機制下無可作為,香港市場被指質素每況愈下,「老千股」橫行。這種現象,既違背了推動股市發展作為協助企業融資的原意,更不利於港股交投、市場形象和國際聲譽!

今年以來,已先後有創業板新股或因涉及「圍飛」而被叫停,須延後上市。證監會近期針對創業板新股進行配售的情況,就中介應達到的操守標準發出指引,並聯同香港交易所就申請人及中介的角色發出聯合聲明。可見面對批評聲音,監管當局終於有所作為。本以為此舉會令炒風有所收斂,誰知還是瘋狂如昔。

證監近期頻頻出手,除了顯示監管機構不再姑息「圍飛」活動,亦反映在現有機制下並不足以遏止歪風。當局必須在沿用廿年的上市規例上動刀改革,在上市申請資格、審批、保薦人權責、上市審核工作等多方面作出檢討和改進,完善相關法規,釐清創業板定位,堵塞漏洞,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去年《財政預算案》就提升上市規管展開的諮詢經已完結,惟至今尚在整理及分析階段,眨眼一年改革卻仍未見寸進。今年《財政預算案》既以維持香港上市平台競爭力,竭力維護市場質素為己任,期望各方盡快就各項檢討達致共識並落實執行,否則一拖再拖,悔錯難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