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Me族理財:全職炒家教贏:同散戶對着幹

上期故事主角舞台劇演員「白帽」坦言,為了追夢,知道自己要捱幾年,事業才入直路。然而,今期則出現一位理財了得的「For Me族」,80後蔡先生十多年前轉做全職炒家,以炒股過活,現享受Work-Life Balance之餘,更達致財務自由,兼且事業家庭兩得意。他背向鏡頭吐真言,細訴走往財務自由的心路歷程。

南韓近年潮講「For Me族」,指以自己理想為先的新族類,他們愛做兼職不做正職,以求空出更多時間享受人生及發展個人興趣。近期有調查指,近年愈來愈多香港年輕人沉醉「For Me族」生活。

嚴控注碼 唔好怕輸

蔡先生為職業投資者,主要收入來自炒即日鮮,他每日八時就會到證券行等開市。當股市沉悶,指數波幅低,不見入市機會之時,愛好分析馬匹的他,便會花更多時間研究馬匹。

他估計,個人的股票日均成交額逾百萬元,他近年主力炒期指求賺厚利。他未透露自己投資收入,但指職業炒家的投資回報,在扣除交易費及正股印花稅等,年賺過百萬不難。最令他津津樂道的一役則要說幾年前,他買入和黃窩輪,即日賺逾60萬元。

做炒家跟揸的士差不多,都要有紀律。他指,揸的士要晨早起床開工,炒家亦要晨早刨股經,尤要懂控制注碼。他稱,投資必有風險,但打工亦然,打工仔隨時被炒。為降投資風險,他會控制注碼,僅用身家的千分之一來投資。他稱,買馬回報高,但贏面低,故不宜買大注。

要成為專業炒家,他指,最重要是肯做「違反人性」的事,具有跟散戶對立的思維模式。他自信地稱,「在職業投機者世界,贏就係啱,輸就係錯。炒咗咁耐,一路贏,就知唔係單憑運氣。」他另指,自己不怕輸,敢抱「Nothing to lose」的態度去博,具備這種炒家及生意人所擁有的特質。

他另一投資策略是不做「左側交易」,「上緊唔好做落,落緊唔好做上。」他稱,上下方向跟升跌無關,例如,大市高開500點,高開低走,向下300點,此屬向下。他又分享,「指數唔穿頂底,唔會郁得勁,咁嗰日就難入市。」

炒股搵食愈來愈難贏,他也無法估計,全職投機者能否成為他的終身職業。他舉例,十幾年前,若每年炒兩億元,可贏300萬、400萬元,但今天,用同樣本金,估計只能贏60萬至70萬元,因愈來愈多程式炒賣盤,人手操盤難跟程式盤比併速度及交易量。他補充,要贏更多,惟有增加注碼,但投資風險同時增大。

專家:心理質素重要

國農證券董事總經理林家亨提醒,全職投機者長時間入市,要知曉股市的生態循環,通常升市速度較慢,但牛轉熊就只是剎那間的事。他續稱,當迎接熊市,投資者要安分等候,不要胡亂入市,否則會倒輸。

他再指,要在股場獲勝,良好的心理質素至為重要,賺錢時當然心情輕鬆,但輸錢也不能失去理智,要學會斬倉止蝕,因熊市就是暗示指數或股價將一浪低於一浪,最低點難估計。

回報拍住份糧 辭工喪炒

蔡先生曾做過多個工種,包括銀行銷售員及護士,但他稱,就算護士可幫人,但一人之力有限,當銀行銷售員有時可幫人,但有時亦會害了人。

擬開愛心飯店助人

他憶述,曾經向一位80多歲婆婆推銷投資產品,但心知其數百萬元的戶口定期是她的棺材本,未必能承受任何投資虧蝕,婆婆亦坦言不識字,惟對銀行信任。他當時為了跑數,無奈要做違背良心的事,最後婆婆簽了單。他表示,幸好當時未有雷曼債券。其後他辭職,想找更有建設性工作。

他坦言,起初對炒股零興趣,只不過慢慢累積投資經驗,眼見回報跟正職相若,於是決定放棄做打工仔,轉做全職炒家。他期望賺大錢後回饋社會。他黯然,「喺香港有啲人連溫飽都冇,我可能會開愛心飯店,希望個個人都有飽飯食。」他笑指,自己在屋邨長大,從小學會飲水思源,覺得自己有能力,就要幫其他人。

職業投機者跟賭徒性質相近,幸他家人明白事理。他指,父母未曾反對,「只要我做正正常常嘅職業,呢份都係喇,又維到皮,佢哋就唔理。」他在家中看賽馬時,亦會跟五歲的女兒說,爸爸職業是馬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