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威逼利誘 企業趨炎附勢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多次發炮,要求美國企業將職位帶回本土,所謂「富不與官爭」,企業本質逐利,趨炎附勢,惟此一旦成為潮流,對刺激美國經濟效用尚有待觀察,但對全球人力資源、物流產業以致企業市場策略等造成的衝擊將會立竿見影,最終是危是機,實是福禍難料!

特朗普甫一當選就高舉「美國第一」大旗,要求境外美企回歸,先有美國大型空調設備供應商開利空調撤銷在墨西哥投資,繼而是福特汽車跪低,撤回在墨西哥建新廠,轉為向密歇根州投資。狂人乘勝追擊,就連日本車廠都不放過,明言若豐田不在美國設廠,將對其產品徵重稅。

另方面,業務與美企千絲萬縷,積極開拓美國市場的台灣資訊科技製造企業——鴻海,亦表態研究在美設廠。大石壓倒來勢洶洶,除非可以放棄美國市場,否則企業就範表態赴美設廠將陸續有來。

企業營商,在哪裏設廠,本是講求成本效益和市場策略等因素,預期美國經濟持續復甦要分一杯羹,在美設廠亦合情合理,但若是純粹呼應政治口號,投資決定的經濟效益反變次要,最終投資是否有利、對股東又是否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一下子將大量帶有環境污染和勞動密集的製造工序遷回美國,內部人力資源是否配合,會否令成本上漲、競爭力不升反跌?這無疑對企業策略布局產生重大變數,連鎖效應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實不容低估。即使企業將生產工序智能機械化作應對,亦難一蹴而就。反之,一旦成功減削更多勞工,這樣又如何帶動新增職位?就業市場及社會貧富懸殊問題又會否變得更加嚴峻?

俗語有云,新官上任三把火,特朗普向當地製造業擺出強硬姿態,算是攞了頭彩,到底是企業分享美國經濟復甦的機遇,抑或全球化業務策略將面臨收縮的噩夢開始,尚未可知。

過去在全球化之下,製造業因應全球不同地區資源而投資,發揮成本優勢,再配以先進物流和互聯網興起,打破地域和時差限制,放眼全球市場。如今狂人開倒車,搞本地化。為報復也好,為應對危機也好,其他主要經濟體將無可避免要調整策略,甚而倣效本土化策略,代之而起是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全球貿易下滑,新興市場將首當其衝。

若美國在不求共贏但求獨贏的心態使然下,必會在國際間產生更多矛盾摩擦,衝擊全球經濟,只怕是福不是禍,是禍擋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