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匯債三殺 港經濟雪上加霜

二○一六年還有不足半個月就過去,隨着美國聯儲局終於加息,如再無「黑天鵝」的話,今年的金融市場大事應告一段落。不過,這絕非代表一切已明朗化,尤其是內地近日出現「股匯債三殺」的罕見異象,令中港經濟來年前景蒙上陰影。

所謂「股匯債三殺」,即內地股市、人民幣、債市一同下挫,其中A股在本周初創了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之後浮浮沉沉,反彈乏力;官方指導的人民幣中間價兌每美元昨日跌穿六點九五,創○八年五月以來最低,即港元兌人民幣又上試九算;十年期債息周四曾飆升至逾一年新高,國債期貨更一度罕見史上全部跌停。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昨日公布,內地於十月減持美債逾四百億美元,令持債量降至約一點一萬億美元,「債主」地位被日本超越,為近兩年以來首次。內地之所以大手減持美債,無非要套現力托人民幣,足見人民幣貶值壓力非同小可。

內地「股匯債三殺」有甚麼啟示?回顧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其他國家曾出現類似情況,預示市場憂慮中國會出現滯脹。簡單來說,就是通脹高於經濟增長。

為何會憂慮滯脹?先說通脹,回看內地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一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升幅百分之三點三,高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百分之二點三,為五年以來首現「剪刀差」,反映中國要面對輸入式通脹,這是難以控制的。

通脹升溫有了誘因,接下來經濟增長會放慢嗎?這就與聯儲局有關。有分析指出,如果聯儲局能一如預期維持加息步伐,內地明年將受累更深,因有太多資金正等待撤離,一旦海外投資回報變得吸引,走資恐加劇。由於內地經濟增長仍是靠增加債務來推動,有經濟學家曾計算,內地現時每創造一美元經濟增長,背後就要舉債四美元,但與此同時,巨大債務已令融資能力受阻,一旦走資加快,內地需要注入更多資金,維持經濟增長在百分之六左右,這明顯是不可持續。

如此看來,內地恐陷入滯脹並非靠嚇,倘若經濟有任何差池,唇齒相依的香港處境將更堪憂。由於美元獨強,已大大削弱了香港經濟的競爭力,以現時香港內需情況來看,根本是無法承受美元太強,不少零售商望天打卦,只寄望聖誕及農曆新年市道,不排除明年爆發結業潮,前景確實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