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港人民幣供應異常緊絀,銀行急於撲水,導致隔夜拆息飆見十八厘,金管局百億元人民幣的即日回購額度,亦迅即遭拆走用光,情況可謂十分罕見。無疑,這與內地資金搬家出走抗衡人民幣貶值,官方千方百計堵截,觸發市場強烈反應不無關係。
事實上,中國經濟已進入L形低增長年代,人民幣中長線看貶,加上美元呈強,以及十月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後,近期貶值速度加快,走資更見猖狂,在港離岸人民幣資金池也現萎縮,引發連鎖反應,每每推高拆息。不過,內地拙劣的截流手法,並未能好好穩住市場信心,散水潮只怕愈演愈烈,引發市場更大的震盪。
面對貶值大勢,本來拿着人民幣南來投資有如美元資產的港股,已可達到保住購買力。可是,昨日深港通啟動大日子,南來資金並不踴躍,措施醞釀多時,北水不急於首日南來掃股,但更重要的是,在近日內地嚴打資金外逃及股市違規活動,券商在當局指導下不敢急於招客谷生意,似非空穴來風。
一四年內地貨幣政策轉向,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拾級而下,進入盛極而衰的貶值之路,也為走資潮揭開序幕,為保匯率穩定,初期中國還以消耗戰,動用外匯儲備去抗衡貶值大潮,結果外儲從歷史高峰近四萬億美元,輾轉跌至今年十月的三點一萬億美元,創下一一年三月以來最低,面對國民兌換外匯抗貶的需求,有內地銀行直言,過去一年換匯總量,已超越過去十年的總和。
多年的經濟成就,今日中國經濟規模不可同日而語,人民幣匯價看貶的市場力量一旦形成,單憑政府之力,着實難扭局面,今年下半年人民幣貶值速度加快,內地走資誘因更大,即使政府堵塞措施日日新鮮,如限制境外碌卡投保、限制個人及企業兌匯、甚至是盛傳計劃收緊黃金進口,也不過是治標不治本,見洞補漏的被動工夫。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內地企業走到海外動輒數以百億元計的收購,到國民在海外高價掃樓,甚至是一篋篋現鈔運離國境,五花八門的走資途徑,政府防範走資根本是吃力不討好,成效有限。
隨着金融改革,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面向世界,也無可避免要面對外來市場衝擊,若非根本的從搞好經濟方面入手,加上人行適時度勢干預,維穩國民及市場信心,否則要逆轉貶值洪潮,恐怕只是擔沙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