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跨境投資須做足功課

昨日深港通正式啟航,非常明顯,投資者並無一哄而上。一如筆者預期,反而隱約見到若干反高潮的情况。年底前A股會否出現新一輪的走勢?筆者認為資金的推動最為重要,深港通、滬港通、融資融券及養老金,還有多少資金已經或即將進入A股市場呢?

先談談深港通,深港通的開通給市場帶來的並非短線資金,故此,重點不在於有多少新增資金,而是投資理念的改變。

粗略估計,深港通開通一年,預計將為A股帶來不少於千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資金。在成熟的國際市場,若處於同一個行業中,一般是藍籌背景,兼具備穩定增長的上市企業的估值會比較高,而小型且不確定性較高,同時又處於成長初期的企業,估值往往較低,可是A股卻完全相反。

在新機制下,深圳A股市場有機會不斷與環球成熟的金融市場逐步銜接,環球優質機構投資者慢慢流入,帶來長期理性的投資理念。

投資者結構大不同

深港通開通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不過,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而言,他們亦需時間適應及學習,做足功課,謹慎而行。

筆者估計內地投資者將作理性投資,始終港股是機構雲集的地方,內地散戶未必能戰勝環球金融大鱷。

港股與A股的投資者結構並不一樣,內地投資者在進入港股戰場前,必須熟悉及學習海外機構的操作特徵,在這一浪大趨勢中,審時度勢,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