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各取所需 有機有危學自保

深港通終敲定十二月五日開車。經過多月籌備,市場早有充分心理準備,估計開鑼後成交不會飆升。然而,此乃中港資本市場加強融合之舉,可互補長短,擴展深度和廣度,投資對象股份數目及種類大增,對有不同需求的資金吸引力大大提升,但同時各類風險亦會伴隨而至。

深港通涵蓋一千二百九十八隻股份,其中的港股通四百一十七隻,佔香港上市股票市值八成七;深股通股票則有八百八十一隻,約佔深股總市值七成一。另外,有一百四十二名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預期合資格參與相關交易。

平心而論,撇除深股的超高估值外,當中亮點頗多,不少上市的中小企活力十足、經營得當。而較生面口的板塊股份,例如白酒、中藥、軍工等料受基金青睞,以更好地反映全球經濟發展的現況。醫藥、科網等新經濟股更可為投資者帶來分享內地增長的機會,至於券商等企業生意亦將受惠增加。

對於香港市場而言,相信更是利好。一方面,內地保險資金鬆綁,加上中產階層冒起,資產配置需求日增。同時,散戶對港股通興趣日濃,相關基金不斷湧現、規模可觀。北水漫漫,長遠可望帶旺港股成交,或炒起一眾藍籌高息股及AH折讓較大的股份。另方面,港滬深三大股市連成一氣,亦會吸引其他歐美資金泊港,有利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與滬港通所涵蓋的股票不同,港股通增添了市值五十億元以上的恒生小型股指數股份,以滿足內地資金買賣細價股的需求。對低估值但為內地市場所熟悉的小型股份,不啻是一支強心針。事實上,深股平均市盈率已超四十倍,相比港股的十一、二倍,南下爭奪定價權的豪言四起,難怪有專家戲言深港通其實是細價股通。

事實上,內地炒賣文化深入民心,散戶早已慣於跟風追炒、秒速散水。 為保障香港散戶,投資深股創業板只限有一定資產要求的專業投資者。如今,港股小型股也中門大開,資金舞高弄低防不勝防。雖然香港不少散戶炒技驚人,但在獲取國策資訊及財力方面始終較為輸蝕,與內地莊家對撼,恐隨時淪為羊牯。

無疑,作為滬港通升級版的深港通,是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摸着石頭過河的一個里程碑。機制既可推進內地資本項目有序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亦為香港市場帶來不少機遇,但投資風險如影隨形,股民須做足功課,制訂應對策略,在新市場形勢下學識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