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蠱惑難防 監管阻嚇勿怠

繼滬港通後,深港通預計十一月開車,引來內地股民關注,批評港股市場聲音也愈加響亮!所謂估值低、流動性差、老千股橫行均成為聲討主調,也非無的放矢,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何保障投資者確須不時檢討,以起阻嚇作用。

相比內地,港股以理性投資自詡,皆因機構投資者主導,投資、套利、投機及對沖策略各適其適,而非像普羅散戶盲頭烏蠅般進退失據。可是,如今港股落得罵名,反映與不少內地散戶南下買港股損失慘重有關。

內地股市內幕交易、市場操縱、欺詐等手法司空見慣,許多股民雖遍歷洗禮,來到港股市場眼見不少公司資產豐厚,但股價低殘而見獵心喜「落疊」。殊不知這些蠱惑招數多多的「妖股」,不以做好本業來賺取盈利,反而透過不斷低價配股等財技,來攤薄小股東權益,股價愈炒愈低,散戶最終不得不認輸離場。

事實上,南下炒股遇上此等「價值陷阱」,不少散戶憤而把矛頭直指香港監管機構放任不管,令到散戶頻踩地雷不敢馳騁股壇,亦間接造成近年港股估值偏低、成交低迷,甚至導致部分內地知名企業不堪估值低殘,紛紛退市重回A股市場。

面對指摘,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網誌回應指,配股、供股、送股與合股等再融資制度都是市場中性工具,幫助公司融資發展,但也會有壞人利用這些手段侵害小股東利益,最重要的監管責任,應落在事後強而有力的追責以阻嚇壞人。話音剛落,據悉港交所便連環「出招」,針對股價「向下炒」問題,可能叫停企業異常交易,不准其發行新股上板買賣,亦要求大比例供股公司加強披露,包括計算供股基準、風險因素、是否有其他替代集資方案。

其實,港交所的「亡羊補牢」措施作用有限,皆因有關公司「違規」成本太低,一旦蒙混過關卻可盆滿缽滿,況且市場見招拆招,相信難杜絕。當然,若倣效內地,規定供股、批股的價格不能低過帳面值,以防賤價供股亦非上策,因一刀切做法難免欠彈性,亦扼殺真正有再融資需要的公司,如何做到平衡才是考驗當局的智慧。

無疑,近年港股的確問題多多,估值委靡、市場失靈和不活躍常常為人詬病。監管機構除了加強投資者教育外,還須事前做好把關,截停低質素新股,平時嚴密監察異常市況,出事後落力追責,多管齊下才能提振市場信心,重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