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4招遠離負資產

事實上,每次「樓災」相隔5至6年,而上一趟○八年金融海嘯距今已8年,大跌市隨時偷襲。供款人若然不想成為負資產一族,又或突然失業而引發供樓危機,又應該如何準備?

1. 首期畀多啲

面臨樓價暴瀉或高息,都有可能造成資不抵債的局面,亦即負資產。其中一個減低影響的方法自是買樓時多付首期,減低高貸款額及加息帶來的影響。

以按息1.77厘(以H+1.4厘計)、供款年期30年、600萬元單位敍做八成按揭的話,每月供款約1.7萬元;若敍做五成按揭,每月供款約1萬元,但若加息3厘,八成按揭用家每月供款飆約8,000元,至約2.5萬元,五成按揭用家每月供款僅升至約1.5萬元,兩者相距約1萬元。

2. 月儲20%人工

置業人士宜建立儲蓄習慣,應付不時之需。由於美國將慢慢踏入加息周期,香港銀行一旦跟從,勢將加重供樓負擔,以月入四萬元的家庭為例,每月儲兩成即8,000元,一年已可儲近10萬元,不但可應付加息,而且可不斷投資「以錢搵錢」,解決供樓問題。

3. 避高危行業

除了儲蓄外,買樓前亦應估算自己工作的行業前景,了解在經濟下行時,所屬行業會否率先裁員。

以銀行業為例,當面對經濟下行時,裁員往往是首當其衝,光是今年上半年,內地五大銀行已有逾2.5萬人離職,而歐美銀行去年中起已公布裁減合共逾10萬名員工。不僅是金融業,隨着香港個人遊數目從高位滑落,零售業成為大輸家。

此外,牛津大學曾發表《預視2030:未來工作及工作場所》調查報告,指未來近半工種很大機會將由電腦取替,不僅水電工、維修員及運輸工人等低技術勞工,即使專業人士如會計、核數師亦不能幸免,統統位處「高危」;反之醫療、藝術、着重與人溝通的行業如社工等則暫免遭時代淘汰。總言之,未來工作更看重創意及社交能力等,故須小心揀工,避免遭電腦取締。

4. 成功需「父幹」

若然以上統統欠缺,亦毋須過慮,只需有「父幹」即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56up》,導演花了49年時間記錄了來自社會不同階層的14個孩子,當中只有1個可跳出自己的社會階級,來自低下階層家庭的孩子繼續從事低層工作,49年來常與失業為伴。

中產家庭的孩子則從事公務員等安穩工作;富裕家庭的孩子則在小學時已學讀《金融時報》,及後升讀名校,最終成為律師等專業人士。所以說,靠「父幹」屬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