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參考近期內地一份非官方八月份土地市場的統計,全國302個城市土地市場成交的平均樓面地價,環比大幅上升46%。不過,在計算相關土地成交面積作比較時,卻明顯下跌,出現價升量跌的情況。
事實上,針對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因為上海市八月份持續出現高地價成交,不斷湧現新地王,整體拉動了一線城市地價大幅上漲。與去年比較,內地一線城市的地價更是翻倍。不過,與全國整體數據趨勢並不一樣,四大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積依然持續上升。在持續多月的量價攀高後,市場幾近失控。
在二線城市,地價亦早已超過房價,出現「麵粉貴過麵包」的常態。今年上半年,儘管內地部分城市已出台地產調控措施,比如合肥、蘇州、南京等,但相關政策較為溫和,而且從未在根本上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未起到防止樓市過熱與房價過快上升的情況。地價依然不斷攀升,房價繼續上漲。
內地家庭在高價位的樓市中,繼續借貸買樓,已成為市場的常態。在上半年,內地個人按揭貸款增長速度大幅超過其他性質的貸款,七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幾乎全部為個人購房貸款。
目前內地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熱情依舊高漲,地價破紀錄升幅頻生,新房交易量連創歷史新高,上海離婚買樓人士激增,北京民眾正上演「搶房」,反映熱情空前,引起政府的警惕。
踏入九月份,內地樓市呈現「秋老虎」狀態。投機炒作「高燒」不退,除了涉及需求,更與內地經濟轉型時期投資回報率下降、大量資金涌入樓市有關。不過,長線而言,樓市「高燒」難以持續,最終也會回歸理性。
始終,站在中央立場,房價升幅過快過大,有三大壞處:
一是將引發資源配置扭曲,加劇經濟中現有的結構性矛盾;二是擠壓內地居民其他領域的消費支出,影響相關實體經濟產業的正常發展;三是進一步抬升商務成本、人力成本,某程度上抵銷國家「減成本」的努力,亦不利內地創業創新潛力的釋放。
縱觀內地形勢,中央政府隨時出台調控政策。故此,「高燒」難成為內地樓市的常態。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內房增長速度有頗大機會將放緩。
始終,內地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升引發市場擔心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狀況。目前內地在資產荒、實體產業不景氣和樓市泡沫分化的背景下,產業和金融資本為尋求財路,一直在內地樓市、股市、債市等幾個有限的投資市場中快速穿梭。整體而言,內地樓市終極調整「只會遲到、不會不到」,而是次調整受影響的城市也會較多。
筆者估計,中央政府將進一步規範樓市秩序,遏制炒作風氣,以「標本兼治」的模式進行。一方面,中央將繼續堅持打擊干擾市場的行為,及時傳播市場真實信息,引導買樓人士形成理性的預期。
另一方面,中央必須從根本問題出發,全面處理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部署,積極培育實體經濟的新動能,提升資本對不同領域投資回報的預期,吸引資金回流實體經濟。
除此之外,內地不同城市的基本面亦不一樣,故此房地產調控政策本身亦應該優化實行「因城施政」,該緊的便應收緊、該鬆的便應放鬆。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