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出口壓力未消 中國經濟陷苦戰

內地公布七月份外貿數據,以美元計進出口數據均遜預期,其中進口同比跌幅更是今年二月以來最大,反映踏入下半年,整體外貿情況仍未許樂觀。畢竟外部需求非內地可控,拉動經濟三大引擎之一的外貿指望不了,未來「保底」力量就只有集中在內需消費及投資,踏上繼續量寬的不歸路﹗

綜觀數據,也許是人民幣貶值幫了一把,出口增長擴大至百分之二點九,但進口卻下跌百分之五點七,反映內需依然疲弱,且兩者表現均遜於預測。若以美元計,出口及進口同比更呈雙降。下半年開局如此,難免令投資者心裏冷了一截﹗

另方面,雖然外貿出口先導指數按月回升一點一,但網絡問卷調查的準繩度存在疑問。事實上,包括鐵礦沙、原油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勢將繼續拖低進口值,而內地綜合生產成本上升,多個產能過剩行業落實減產,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貿易糾紛個案趨增,皆不利出口形勢,相信未來數月出口情況仍然反覆。

針對英國脫歐,暫未見對內地的外貿數據造成太大影響。不過,一年已過逾半,進出口壓力並未有消退迹象,將大大限制了全年「穩增長」的空間。年內餘下時間,加大固定資產投入,催谷內部需求,增強對重點行業的財政支持等不可少,但問題是無論投資者抑或消費者的信心都大不如前,而持續的去槓桿、去過剩產能等措施,難免會導致企業汰弱留強及失業率上升,對內部需求造成不利影響,單靠基建投資,恐怕獨力難支﹗

雖然人行對人民幣匯價維穩決心路人皆見,但隨着日歐等地紛紛加大量寬力度下,相信人行的選擇不多,跟大隊加碼量寬的概率甚高。這看似有利大局穩定的取向,但實際上近年減息降準措施對刺激經濟效用不斷遞減,無止境量寬只會加深外界對中國債務危機的憂慮,到頭來還是走不出這個「死胡同」。

歸根究柢,過去三十多年內地經濟賴以增長的廉價能源、資源,以及低勞工成本,均已成為過去,要推動「供給側」改革,將增長模式轉變為由人才和知識創新驅動,涉及複雜的既得利益群及體制問題,說時容易,實際推動卻舉步維艱﹗最新的外貿形勢持續疲弱,說明外部需求幫不了,下半年經濟形勢依然嚴峻,L形底部繼續伸延,遠未見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