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公投後,環球市場一度大混亂。在沽售壓力紓緩過後,身處風眼的英國,大盤富時指數經已完全收復失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及標普500指數更升至歷史高位水平。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一向短暫,今次脫歐亦不大可能是例外。
公投前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與脫歐兩派支持度一直互有領先,脫歐結果雖是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市場忽然恐慌,乃因公投前數天,一留歐派議員遇襲身亡,投資者預期留歐的同情票將會增加,於是偷步入市炒高。
公投結果不似預期,持貨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先沽為敬、增持現金,甚至將資金泊入避險資產,倒是無可厚非。全球金融市場環環緊扣,脫歐一石激起千重浪。身處風眼的英鎊及英國股市首當其衝,資金流入日圓及黃金,圓匯急升帶動日股無辜急挫,影響傳至亞太區的股市,恒指即市亦一度瀉近1,200點。
英國與歐盟關係較為自主,與其他歐盟巨頭有所不同。民眾感情上,上一代英國人對大不列顛王國依然念念不忘,結果亦反映在公投:年輕人較多的地區,例如倫敦,普遍支持留歐;年長市民較多的地區,傾向支持脫歐。金融系統上,英國於一九九二年退出歐洲匯率機制,成為歐盟英、德、法三巨頭中,唯一一個沒有採用歐元、保留自己貨幣的國家。
有意見將脫歐視為黑天鵝事件,甚至比喻為雷曼時刻,實在有點言過其實。脫歐的確從未發生,但本質上卻只是政治事件。政治事件猶如颱風,對市場影響一向短暫,既非生死攸關、亦較難引發系統風險。啟動脫歐程序相信亦要經歷長達兩年的談判過程。脫歐對英國的實質影響,很視乎歐盟巨頭間的政治角力。
市場又擔心會否引起骨牌效應,即其他有離心的歐盟成員國紛紛舉行公投脫歐。英國本身是國際金融中心,有能力獨立於歐盟。但南歐地區的小國一旦脫歐,便無法享受歐洲央行現時的低利率和救市計劃,對經濟肯定弊多於利。故此現實上,小國脫歐相信只會停留於政治口號。
美國30年期長債債息由脫歐前2.55厘跌至2.1厘的歷史新低水平,一方面反映市場的避險情緒,亦反映投資者對美國加息預期的降溫。雖聯儲局的點陣圖前瞻指引指今年會加息兩次,但利率期貨顯示,市場認為一七年六月前維持息口於現時0.25至0.5厘區間的機會較大,加息機會僅約三成。
脫歐令加息預期降溫,息差無法擴闊,對銀行股的影響最大。然而脫歐對亞太區的資產市場,包括香港和內地,實質影響十分有限。脫歐當日恒指的即市低位瞬間即逝,反映恐慌沽售壓力不算太大,港股市底甚強。隨着不明朗因素逐步淡化,投資者毋須因為脫歐而太過悲觀。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南京大學思源講座教授,2000至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4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莊教授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