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內地不論股市、金市隨處可見「大媽式」資金入市威力,今年中國企業亦「大媽上身」,在海外「瘋狂購物」。據金融服務公司Dealogic的統計,截至五月初,中國企業於海外市場併購金額達1,108億美元(約8,642億港元),破紀錄地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並已超越去年全年的併購金額。中國企業併購項目之大、金額之多,似乎亟欲手執環球經濟的龍脈,但觀乎過往中資鯨吞國際巨企的經驗,要成為「一哥」並不容易。
Dealogic數據顯示,截至五月初,中國企業今年海外併購總金額達1,108億美元,短短數月已經打破去年全年1,068億美元的併購紀錄,而且奪去美國自○七年起的全球榜首位置。
能夠在五個月就破全年紀錄,當中自然不乏「大刁」。今年二月,中國化工宣布收購位於瑞士的全球最大農藥及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單是這筆收購,金額已高達430億美元(約3,354億港元),創中資企業收購單一公司金額的最高紀錄。而眾多併購個案中,逾10億美元的交易已經有17宗。
稱之為「大媽式」併購,因為中資企業今年的併購範圍,可說是無孔不入。IT企業、半導體、機械人,甚至電影院線及球會都成為收購對象。如萬達集團收購美國傳奇影業,以及蘇寧集團及中國睿康先後入主足球球會——國際米蘭及阿士東維拉,可見中資大舉搶購的程度媲美「大媽」。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副管理合夥人及全國促進海外投資負責人陳美寶表示,今年首季全球併購總金額約6,000億至7,000億美元,中國已佔其中15%。並指:「中資海外併購相信會不斷刷新紀錄,因為不少海外併購都有機會提升知名度及國際化,能夠刺激內地消費,並可迎合不斷攀升需求,對經濟亦有幫助,而且他們收購未必是為賺錢,即使經濟差亦無損併購意欲。」
中資要從收購中賺錢確非易事,不少知名中資企業過去鯨吞海外巨企後,至今仍未能扭轉頹勢。
海外企業似乎對中資的「瘋狂購物」開始有所提防。安邦保險曾經擬斥逾140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收購國際酒店品牌喜達屋(Starwood),即使競爭對手萬豪出價較低,不過安邦在最後關頭,卻選擇自願退出,外媒報道是因為美國外商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而退出。
另外,之前安邦已完成收購的Strategic Hotels & Reosrt同樣受CFIUS調查。紫光股份收購威騰電子15%股份,亦因遭CFIUS審查而放棄。
滙豐證券早前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快速增加。中國於環球投資的佔比已佔30%,其中併購規模更以倍計增。不過,報告同時指,中國仍未向國際進一步開放之前,仍面對海外企業的競爭與戒心。陳美寶認為,中資企業可否令被收購的公司符合預期地成長,以及打進內地市場,是收購成功與否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