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alk:來搶飯碗的機械人

人工智能注入機械人,以前是電影題材,現在走向真實,開始令人擔心,並不是擔心機械人失控威脅人類生存,而是更嚴重的飯碗問題。人工智能和機械人今年經常被相提並論,正在不知不覺地取代某些日常工作。

工廠開始用機械人生產,在富士康130萬勞動力之中,已有6萬由機械人取代。蘋果公司上次發布會,介紹用機械臂解拆回收iPhone,11秒將手機解體。全球第三大僱主沃爾瑪計劃用無人機取代倉務員,在貨倉內提貨和盤點,估計較人手進行快數十倍。

加劇貧富懸殊

不只勞動工作,有傳媒機構開始用人工智能寫稿,將着重數據內容的報道,交由機器產生,如公司財報,發表後數分鐘內便能產生出一篇撮要報道,跟記者所寫的分別不大,讀者不易分辨。

根據花旗銀行和牛津大學預測,未來中國77%的工作有可能被機械人代替,經合組織的34個成員國,則有57%會自動化。世界經濟論壇預測較保守,二○年全球將有500萬個工作崗位由機械人去做。

大規模採用機械人的好處,就是產品夠穩定,生產快,讓人類騰空時間從事高增值工作。以傳媒為例,可作出更多有價值的調查報道。不過,製造業的低技術工作往往是被取代的一群,造成大量失業和技能轉型等問題。

即使機械人成本不菲,長遠亦比勞動力密集的開支划算。尤其未有法例限制機械人使用的國家,或成為資方向勞方施壓的手段。花旗警告,自動化和機械人技術進步,反而很大可能會擴大貧富差距。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