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零售業一直存在「金九銀十」的現象,金一樣的九月、銀一般的十月,但是近年隨着宏觀經濟增長减速,火紅的銷售旺季已有所褪色。相反,結構性經濟改革成為主調,當中「去產能、去庫存」更成為焦點。
一月份開始,國家將重點放在鋼鐵及煤炭行業,全力推動「去產能、去庫存」。鋼鐵業雖無「金九銀十」,但相關改革政策力度之猛,催生了行業的小陽春,出現「金三銀四」。
可是在經歷暴升後,好景不長,進入五月,鋼價重新回到下跌的軌道,鋼企的生產利潤大幅收窄,市場出現逆轉,再次爆發悲觀情緒。原因在於內地不少鋼鐵產品的價格反彈,直接刺激了投產的意願,令到去產能速度减慢。
隨着市場價格的大幅下跌,內地鋼廠之間的價格競爭更為激烈。近期,不同的鋼廠均以大幅下調價格作為主導政策,而近期鋼價的跌幅更遠超鐵礦石、焦炭等原料的跌幅,鋼廠的利潤空間大幅收窄。
不少鋼鐵企業已再度回復虧損局面,若鋼價持續下跌,鋼鐵企業毛利長時間為負值,部分鋼企將不得不再次陷入減產的局面。一方面,供應壓力增加,庫存量持續上升。到目前為止,全國百家中小型鋼鐵企業高爐開工率已經連續六周回升。
另一方面,鋼企庫存積壓,資金運轉困難。產能及庫存量不斷增加,內需卻未見提升,生產的資源最終變成庫存,囤積在鋼廠,資金鏈無法正常流轉,無形中加大了鋼企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內地鋼材出口力度加大,導致貿易摩擦加劇。去年中國粗鋼產量34年來首次下降的同時,鋼材出口量卻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9.9%至1.12億噸。今年一至四月,這一趨勢仍在延續。
隨着鋼材出口大幅增長,國際市場對中國鋼鐵產品的「雙反」案件和貿易爭端明顯增多,影響中國鋼材整體出口形勢。
鋼鐵行業基本面並未扭轉,產能過剩、內需疲軟等核心問題依舊不變,短暫的炒漲並不能拯救鋼市。
鋼價弱勢下跌通道已形成,未來鋼鐵市場仍須繼續整頓升級,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持續進行。整體而言,筆者認為鋼鐵產業的供給側改革有三大重點:
一、嚴格規範市場秩序,讓落後的、缺乏競爭力的鋼鐵企業退出市場。
二、於促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需要做到兩點:首先是對民營鋼企的兼併重組,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做好服務工作;其次是對國有鋼企的兼併重組,應該考慮互補性及協同效應,優化資源配置,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三、促使鋼企轉為市場化經營及具備規模效應的大企業,創造全新商業模式。
在投資部署上,目前投資者應回避鋼鐵板塊。不過,若改革最終能落實到位,行業龍頭企業的投資價值還是存在的。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