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貌合神離 匯率分歧難解

七國集團(G7)財長會議上周在日本仙台召開,美國、德國及日本等主要成員國未能就匯率波動及財政政策等關鍵問題達成一致協議。各國顯然貌合神離,作為東道國的日本只能得到一紙不痛不癢的聯合聲明,毫不令人意外。

會後聲明指出,匯率過度和無秩序波動,會對經濟及金融穩定構成負面影響,成員國重申避免競爭式貨幣貶值,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活動,確保物價穩定,而非針對匯價。其實,這一直是美國的態度,避免國家直接干預匯市,在國際貿易競爭中力求取得優勢。相比之下,日本財金官員卻不時出口術,以過度波動作藉口,威脅打壓強圓匯。事實上,日本在干預匯市上,不得不顧忌美國取態。

與會期間,日本拋出財政刺激大計,建議在一六財年追加十萬億日圓預算用於刺激經濟增長,另追加五萬億至十萬億日圓預算用於熊本地震災後重建,及用約四萬億日圓作消費稅退稅。日本期望多管齊下,最核心的當然是希望藉弱日圓提振旅遊業、出口以至通脹,而通脹上升對減低政府實質負債更是至為重要。惜事與願違,近期日圓不斷升值。

雖然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G7會前重申,若匯率對通脹目標構成威脅,當局會迅速行動,加碼放水。但回望四月日本央行議息前,黑田曾暗示擴大購買ETF規模來加碼量寬,但最後還是按兵不動,令市場大失所望,清楚知道日本央行的彈藥已用得差不多。

安倍在一三年提出包括金融政策、財政刺激以及結構改革的三支箭振興措施,但除了量化寬鬆間接推低圓匯,大大提振了出口、旅遊、企業實力以至股市外,經濟結構改革始終只聞樓梯響。去年九月安倍改組內閣,隨即提出了新三支箭計劃,聚焦在GDP、出生率、家庭護理等三個具體問題上,卻被市場質疑,其預期經濟增長率過高難以實現、財政來源有限,以及日本經濟長期深陷結構式困境。

現時全球經濟踏入低增長期,「安倍經濟學」亦已到了關鍵時刻。日本政府雖千方百計提振經濟,但企業在增加薪酬擴大投資方面始終未能配合,而中國經濟放緩以及國際油價低迷,均構成不利影響,加上德國奉行經濟緊縮難以配合,美國亦在匯率政策上大唸緊箍咒。看來,安倍政府惟有繼續推行經濟結構改革,冀能擺脫繼續迷失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