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夢幻絲路的危與機

代表銀行業的資歷架構成員訪京,拜會人行、銀監及港澳辦,回港後再接上張德江委員長的一帶一路熱潮,從多方面了解到絲路倡議對各領域都帶來了機遇。

夢幻般的「絲路理念包括向西(經濟帶)東(海路)兩端伸延,期望打造六條「走廊」,發展沿線城市和港口的經濟(見圖)。當中,隱藏着不少的風險,也孕育了無限的商機。

經濟走廊與三條亞歐大陸橋

「走廊」的背後,源自「大陸橋」的概念。「大陸橋」指水上運輸路線被陸地阻截,轉向公路和火車接駁的橋樑。著名的代表有「印度洋——太平洋列車」,接通澳洲左右兩個海洋。

而連接亞歐兩端便是「亞歐大陸橋」(Eurasian Land Bridge):

‧「西伯利亞大陸橋」早於一九七一年便運作,橫卧俄羅斯,經東歐多國後於歐洲鹿特丹港出海;

‧「新亞歐大陸橋」(屬倡議中的「走廊」之首),貫穿中國,起點於中部江蘇省連雲港,經新疆接中亞;

‧「第三亞歐大陸橋」將平切南方,從深圳出發,經由雲南接南亞及中東。

中歐鐵路和泛亞鐵路接駁鄰國

在「亞歐大陸橋」骨架外,再建縱橫交錯網絡,包括「中歐鐵路」,三條路線分別於北面的新疆和內蒙(二連浩特、滿洲里)出境;及從南面雲南離開的三條「泛亞鐵路」:經越南的東線、老撾的中線、緬甸的西線,再滙合於泰國,進入馬星、抵印度洋。

總體而言,中國的基建發展驚人,高鐵總長度達1.8萬公里,佔全球的七成。

鋼鐵絲綢之路盡藏風險

宏偉壯觀的背後,國外發展相對緩慢,大量路段需要連接及興建。就以南面的東盟為例,半島內有「大湄公河次區域」九條公路與另外多個經濟走廊(屬倡議中的第四條「走廊」)。遺憾的是泰國、斯里蘭卡、印尼等等基建項目都先後出現事故,令建設受到影響(見過去兩月文章)。

這些投資都與中國有關,去年中資企業已與六十國家簽訂了近四千多項合同,金額高達926億美元,風險明顯令人擔憂。

互聯互通顯專業人士機遇

然而,有危便有機。機遇可於「互聯互通」的五通解讀,首要是國與國之間的(1)「政策溝通」,如一地兩檢法規、路軌闊窄標準、項目地方管理要求等等,才可確保基建的(2)「設施聯通」。尤其中亞和中東的語言並非英語,能同時掌握多國語言的專家、了解當地法規者佔優。

達至(3)「貿易暢通」之前,基建需要龐大的(4)「資金融通」,擁「資產證券化」、「伊斯蘭金融」(亞洲已佔27國)等等不同國際專業者必成寵兒。

最後,能深明各地文化差異的(5)「民心相通」各方人士,以至一般個人,只要積極參與各類型的跨地交往,從基層發揮融合作用,便是順水推舟捕捉和發揮蘊藏着的無限商機。

陳鳳翔博士

三十年資深銀行家,一帶一路國際發展聯盟秘書長、城大MBA課程協理主任兼客座教授、銀行學會出版事務委員會高級顧問、人民幣通識主持人,於英國和香港取得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及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