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ank新鮮人:無人要產品肩負重任

每件事發生背後總有原因,每件產品的出現也總不會無緣無故,找不到答案或者只是我們想不通。大家或會偶然發現市場上有些產品,明顯是沒有市場需求,但仍會有公司推出,到底原因何在?

其他行業我並不了解,但在金融行業內,我曾經笑過不少行家推出那些不會有人感興趣的產品。不過,最近的經驗卻讓我明白到這些沒有市場需求的產品的由來,同時令我發現自己的無知。

過渡性質 為試水溫

事實上,企業要在香港推出金融產品,並非如一般人想像中容易,過程要過五關、斬六將,因證監會和金管局等監管機構真的會做足把關工作,過程中涉及大量文件往來、商討和研究,當中亦少不了金融機構的妥協。企業要推出一種新型產品,面對的困難和所花的心力着實不少。

若你在市場上發現一些毫不吸引的金融產品,可能是有「聰明人」錯估市場形勢,推出了難以招徠生意的產品。可是,不妨用另一個角度想想,這些不必要的產品可能是一些嶄新金融產品的「過渡性產品」,意思是監管機構對新產品有戒心,希望發展模式循序漸進,於是要求金融機構先推出一些過渡性產品,來試試市場接受程度,以及看看投資者的輿論和反應。若能在過渡性產品的「測試」期內令監管機構滿意,新產品自然有望推出。

大健 

財務碩士畢業,投身財經記者行列數年,之後無論轉職歐資投行,抑或任職英資金融機構,始終情繫中環,相信各有前因莫羨人。

微博:http://t.sina.com.cn/tai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