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華式量寬 擾亂金融

有人估算,儘管一直有中小企稱融資又難又貴,但隨着人行這幾年一再雙降及公開市場操作,市場上流動性氾濫已是不爭的事實。

內地實體經濟面臨重大轉型,多數行業經營困難,企業利潤水平低,由銀行體系釋放的流動性,基本上難以進入實體經濟,反而在金融體系內循環,令金融市場流動性氾濫,形成一股巨大游資不斷在各市場、領域尋找高收益,且資金不在於風險有多高,只要覺得哪裏可炒作,就會流向哪裏。

引發炒作 適得其反

若這是一種估算,這兩、三年來內地金融市場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可能是最有力的證明,特別是內地金融市場亂象叢生,很可能與這股巨大游資流竄有關。

為何這幾年中央出台的經濟政策往往觸礁?是政策考慮不周?還是他們對經濟形勢判斷不清?為何這樣的事情一再出現?我估計與一股巨大外在力量或游資左右市場有很大關係。

從一四年十一月開始,政府冀內地股市繁榮來打造經濟,冀以此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減低企業及金融市場債務風險,但政府在推動股市繁榮之際,股市的發展完全超出政府政策目標想像,短時間內暴漲,且很快以暴跌告終,瘋狂狀況完全是由一股強大外部資金在推動。

一五年人民幣匯率改革,本來央行政策目標是校正現匯價與中間價的偏離,僅是讓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有所改善,讓人民幣匯率小幅貶值。不過,這種小幅貶值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巨大震盪,以及國內大走資,中國外儲僅一五年就減少近6,000億美元。

資金如此流動,中國市場豈能不引起巨大震盪?至猴年開市前,人行行長周小川與市場溝通和對話,才讓人民幣匯率有所穩定。

另外,內地互聯網金融市場同樣風高浪急。這幾年不僅有大量資金湧入,各種網貸公司、眾籌公司、網上支付公司如雨後春筍,惟P2P行業正陷入史無前例的危機,個別違規P2P企業倒閉,摧毀市場信心,各種項目投資額大減。P2P行業相應資金紛向其他互聯網金融服務轉型,力求擺脫這種嚴重負面影響,令P2P行業也掀起倒閉潮,整個行業哀鴻遍野。中國以P2P為主的互聯網金融目前面臨巨大風險,同樣與資金大規模流動有關。

還有,政府面對內房巨大庫存,從去年開始冀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方式,讓樓市及內地企業走出困境,減輕經濟增長下行壓力。惟這些政策出台後也紛觸礁,無論是房地產去庫存,還是企業債務去槓桿,政策所產生的結果是反向。

政府對於樓市,本來冀通過雙降及降低住房交易稅收,促進住房市場增加銷售、減少庫存,但結果把一線市房價炒起,特別是上海與深圳樓價陷入瘋狂,深圳房價不到一年暴漲一倍以上,上海等城市出現搶房潮。這些城市樓價瘋漲,地方政府不得不再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穩定房價。房地產去庫存今年會走向哪裏,成了中國經濟今年的最大不確定性。

股樓商品輪流起泡

再者,內地商品期貨市場最近火熱,主要是「黑色系」商品漲幅最驚人。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主力和熱軋卷板主力合約按周漲逾14%,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焦炭、焦煤按周亦分別飆升20%和11%,鄭州棉花期貨價格則急升約14%。在天量資金流入內地商品期貨市場下,所有的商品期貨價格都炒得風生水起。

從這些現象可看到,有一隻外在之手在左右中國市場,只要政府政策指出哪裏,這隻手就會讓巨大資金湧向這裏,令這些市場突然泡沫飛濺,風險大增。

有人認為,中國M2存量目前約143萬億元人民幣,不計散戶、不包括銀行同業拆借,至少有30萬億元人民幣游資在全國市場流竄,這些資金流到哪裏,哪裏的市場就可能泡沫飛濺,資產價格飆升。

最近,這些資金可能在一線樓市開始調控之後就快速撤出,並進入商品期貨市場。有人認為,政府是否有政策讓這些資金招安流入實體經濟,恐怕不容易。

海量游資 殺傷力大

其實,問題不在於內地金融市場有多少游資,以及游資如何快速流動,問題還是政府想學歐美量寬(儘管政府一直不承認中國幣策在量寬,但實際上比歐美更量寬,只不過方式不同),希望讓擴張的幣策救經濟,不斷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這才是問題根源所在,問題一日不解決,金融市場仍會亂象叢生。

今年房地產、企業債券及商品期貨市場等都看到這些資金的蹤影,儘管資金下一個目標在哪裏仍未確定,但必然再炒作另一種資產。政府對此注意到嗎?

易憲容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