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財經節目中,也會聽到有專家形容恒指為「大市」,當恒指上升,他們就會說成是大市上升。
這樣的說法大家已聽得很習慣,不覺得有問題。不過,投資者如分不清兩者分別,以為恒指升就代表大市好,那就很容易被大戶營造的氣氛迷惑,做錯投資決定。
先說大市,我不知道究竟有沒有一個官方定義,但我的理解是所有於主板上市的股票。截至周一,在港主板上市的股票一共有1,660隻,總值約23萬億元。恒指則是由50隻市值最大、成交最活躍的股票所組成的一個指數,長久以來被廣泛認為是大市表現的指標。
然而,如果我們細心分析恒指的構成,市值最大的7隻股票,按次序是騰訊(00700)、滙豐控股(00005)、中移(00941)、友邦保險(01299)、建行(00939)、工行(01398)及長和(00001),已佔去指數的一半比重。換句話說,大戶只是能夠控制這7隻股票的股價,某程度上就可掌握恒指的上落。所以,我們也會聽過有人說大戶有一招叫「托市沽貨」,意思即是托高恒指,但另一邊廂他們其實正在沽出股票。
不經不覺,恒指已五連升,市況聽起來好像是很不錯,但很多股票最近表現其實是轉弱了。如這個情況一直持續的話,可能是大市轉弱的迹象,投資者務必注意。
元大證券(香港)經紀業務部營業副總監 莫家強(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