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展望又降 中港同病相憐

繼穆迪之後,標普昨亦將中國及香港的評級展望調低至「負面」,評級機構接連「看空中國」,猶如落井下石,市場更揣測或惹起狙擊人民幣和港元的新一輪埋身戰。

其實,中國經濟不景,對香港的打擊從近期的出口和零售數據彰彰明甚。香港最大的危機是處處陷於被動位置,經濟受「中國因素」波及,幣值及息率須緊隨美國,股市看外圍風吹草動卻往往落後一截,只能怪自己沒有獨立產業,仍靠金融和地產「兩條腿走路」,其中一條腿乏力已泥足深陷,「被降級」將是往後日子緊箍頭上的魔咒。

早前穆迪調低評級展望,對中港股市未有重大衝擊,皆因市場氣氛熾熱,今次標普成為「跟隨者」料也不會太震驚股市。可是,短線的影響雖不明顯,惟長遠將動搖香港的經濟基礎,企業借貸成本提升只是其中一環,假使美國再加息,資金流走勢加劇,已連跌五個月的樓市將禍不單行。

另方面,現時股市良好氛圍亦可隨時改變,人民幣經過年初貶值後,近期隨美元回軟而重見升勢,中國維持主權評級的最大本錢——高達三萬億美元的外儲下降步伐雖明顯減慢。不過,市場明顯忽視了美國今年可能仍有兩次的加息機會,狙擊可以短時間崔護重來,絕不能掉以輕心。

當穆迪下手的時候,中國的回應是「理由不充分」、「無眼光」。然而,有內地券商旗下香港子公司出現點心債技術性違約事件,或成為國企違約的「第一滴血」。曾幾何時,投資者深信中國政府不會容許債券違約發生,但現時在境內或境外企債危機已愈見頻繁,評級機構因應風險上升而作相應舉動何奇之有,更多的或只是中國不願面對現實。

儘管香港似是受池魚之殃,但香港今年經濟乃同病相憐,二月出口下跌逾一成,同月零售更慘跌逾兩成,遠差於市場預期,香港經濟轉壞是不爭的事實,對評級機構警誡的漠視屬自欺欺人。標普假設中國未來三年GDP保持百分之六以上的增長,較中央預測百分之六點五至七的增長保守,距離正式降級仍具「空間」,惟中國多項刺激經濟措施均差強人意,黑暗隧道仍不見盡頭。

與日本一樣,中國債市多為「內銷」,點心債僅佔極小部分,就算被降評級也不致捱貴息,反觀香港屬外向型經濟,評級與中國不可分割,企業借貸成本更受評級直接關連。經濟下滑是因,評級下調是果,但同時可倒果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