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根似放還收 人行心思難明

當市場不斷憧憬降準之際,有消息稱人行反其道而行,要求部分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其後行長周小川稱「沒聽說」,旋即人行證實少數銀行不再享有「定向降準」的優惠存準率,卻否認與一月的天量新增貸款有關。各國央行近期不按常理出牌已見怪不怪,惟中國的貨幣政策顯然未能有效管理市場流動性,使經濟亂局變本加厲。

近日亦有傳下調銀行壞帳撥備覆蓋率,至今未見否認,當中涉及銀行可釋放五萬多億元(人民幣‧下同)流動性,人行的意向如何讓投資者感到疑惑。不過,人行每日進行逆回購,表面上持續貨幣寬鬆,但扣除到期的逆回購,本周實際淨回籠資金達四千五百多億元,是三年來最多的一周。

在一月新增貸款暴升過後,二月「回收」可令春節前後合併兩個月的數字較為正常,但內地每月的新增貸款早就無常規可言,銀行業的透明度亦為人詬病。儘管人行將公開市場操作改為每天進行,「工具」亦愈增愈多,務求提供更靈活、更適度的流動性。可是現實差距太遠,資金一面倒流向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甚至有銀行登門「求貸」,相反中小企仍是求借無門。中國推出「定向降準」原意是鼓勵向小微企放水,但銀行見風險高,對「優惠」不敢領情,現在有「少數」銀行考核不合格,等於承認政策失敗。

投資者對中國放水習以為常,惟上月二萬五千億元新增貸款畢竟是天文數字,比○九年「四萬億救市」後任何單月份也大得多。數據引起不同解讀,需求依然低迷,何來天量的新增貸款愈發惹人遐想。流動性向來「易放難收」,無論減息、降準、量寬、負利率可手起刀落,但聯儲局要加一次息也不容易,「四萬億」的後遺症有目共睹,人行放水之餘更需警惕資金流向。

人行上一次降準已是去年十月份,在外匯佔款連月下降後,有必要補充流動性。然而,既要穩住匯率亦要保持適度流動性,更要管理市場預期,萬一導致貨幣貶值將得不償失,有點左右做人難,特別是內地財金官員做事對少錯多,實難予投資者信心。

流動性有放有收本平常,但收放之間要講求平衡,中國的亂局就是失衡所致,弄出大堆產能過剩問題。現今經濟低迷,廣義貨幣供應仍保持百分之十三以上增長。周小川指很多國家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中國銀行業何嘗不需要「供給側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