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救市行動,雖最終把股市穩定在滬綜指3,600點的水平,然而這一役所付出的代價不菲,既需動員中央多個部委參與救市,行動之中指令不同層面的市場參與者包括上市企業、公募基金、證券商及銀行金融機構等,各自透過不同形式如回購、出資入市買股或暫緩向違約融資客戶執行斬倉等。
凡此種種亦深為市場詬病,給國際投資者對投資內地帶來負面感覺,還有規管單位高層及若干家券商及個別證券行高管受查,可見是非不絕,後遺症嚴重。
這次救市發生這麼多的情況,凸顯內地有關規管單位於市場突變下,缺乏應變經驗,故亂了章法。事實上,內地市場開始發展至今只約廿五年,相對海外其他發展成熟的市場,歷史仍十分淺。
這廿五年間,除○八年金融海嘯致內地股市由約6,000點跌至2,000點邊緣外,從未如這次一樣,狂牛亂舞,市場日均交投異常高企,投放於證券融資的資金又如天文數字,且有數以億計股民,都入市投機,惟市場在熱火沖天、毫無心理準備下,崩盤式急挫,難怪當局手忙腳亂,藥石亂投。
內地這次救市及採納的措施,除反映股市規管單位缺乏應變經驗外,也顯示其仍擺脫不了「以長官意志為依歸」的一套監管思維,而非憑藉嚴謹制度規管市場,否則也不致出現鼓動或甚至指令不同持份者參與救市的場面。
這套監管模式,正是造成內地這次股市由牛市初現,到漸變為瘋牛,再由瘋牛變為泥牛,大大小小上市企業股價如沉入大海,幾陷於無法自拔的原因。
回溯內地股市上升過程,初則是人行連番進行減息及降準等放水行動,加上有個別規管單位主管官員及官媒期間先後出來高談闊論市場走勢,一時間甚麼「資金進入股市乃是支持經濟實體的表現」,「股市上漲乃是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政策牛」、「改革牛」等似是而非的論調高唱入雲。
言論令股民堅信那是一輪國家推動起來的牛市,進入股市是穩賺不賠,因而蜂擁入市,終神話破滅,釀成人踏人的股崩悲劇,故這次內地股市癲升,傳聞是由「長官的意志」推動也非空穴來風。
筆者在這個專題討論的第三篇文章曾指,中央這次救市不排除是有救贖,隱含對股災負責任的味道,看看牛市期間規管人員的出位言論,不難理解我所說有救贖味道的原諉。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九)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