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藍色經濟新機遇湧現

雖然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一事,令恒指得以保住22,000點心理關口,但似乎要年底前重上第四季高位23,423點,仍然要再加把勁。從上周五美股表現及上升理據推測,最有可能發生的時間,極可能就是在美國聯儲局月中宣布加息之後。

因為連聯儲局多位高層公開的言論,亦多番跟我早前分析此趟加息周期特性不謀而合,皆認為是次加息在第一次後,將會又疏、又小幅度。

這樣來說,在歐、日隨時加碼量寬下,全球貨幣環境仍然寬鬆,理論上有利大部分投資工具。

自視為財經專欄作家的我,最愛發掘別人未留意的新題材,正是贏不了分析,最少贏了新鮮感。以本港股市中炒作概念而言,本土能帶動的題材可謂少之又少,內地相對好些。若論誰是全球意見領袖,當推以美、歐為主的西方世界!

積極開發海洋資源

近日翻閱幾本自己喜歡刊物,對一六年展望的專輯,發現一個新概念值得一提,那就是「藍色經濟」(Blue Economy)。這與近十年流行普及管理策略書「藍海戰略」(Blue Sea Strategy)無關,但卻確實以海為基礎。

以環保為基石的「綠色經濟」,相信大家早已滾瓜爛熟,而以海洋藍為名的「藍色經濟」,由一六年開始,相信會不斷吸引大家眼球。

傳統上,藍色經濟相關行業存在已久,捕漁業和航運業就是很好的例子。但隨着人類持續追求經濟新增長領域、科研技術的提升,以及包括全球暖化在內的環境改變,新的機會持續湧現。

歐洲委員會就鎖定了五大增長點,分別為水產養殖業、海岸旅遊、海洋生物科技、海洋能源和海床採礦業。同時,由現今到二○年,藍色經濟會創造160萬份新職位,世界自然基金會則估計一五年全球海洋生產值約25,000億美元。

人類都快要登陸火星了,但對佔地球表面近三分之二面積的海洋,卻甚少正視其開拓。看來,藍色經濟還處起動階段,大家快集思廣益,找出相關概念股吧!

興業金融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