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停市冷靜 港股任人提款

A股熔斷機制落實在下月推出,內地股市慣性暴漲暴跌,觸發熔斷而須暫停交易的機會,可能是全球最高。熔斷機制有不少爭議的地方,但「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率不斷提高,故不能抹殺其存在價值。然而,中港股市的停牌和停市機制有差距,若A股在極端情況下停止交易,勢必將風險轉嫁至港股,港交所要及早研究防範措施。

熔斷的意義在於讓投資者在極其波動的市況中,停下來冷靜一段時間,在美國等成熟市場行之有效。A股一直渴望與國際市場看齊,將熔斷機制搬來一用,「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等理由振振有詞。不過,每個股市都有其「風格」,A股散戶多、爛炒、瘋狂,在個股漲跌停板機制之外,再加上一道指數熔斷關卡,形成「雙重防護網」,有人認為畫蛇添足,有人肯定其作用,何妨摸着石頭過河,視乎利弊日後再檢討。

若是極端情況,任何機制都無法阻止股市漲跌,只有一些突發事件或謠言滿天飛才用得上安全閥,可能是快閃交易和程式買賣觸發股市不正常波動,亦可能是「錯盤」的人為疏忽,惟在現今金融市場,此類軟硬件偶發事件的風險不跌反升。熔斷可形容為防空洞,大部分日子備而不用,但不失為災難應變措施。

A股既有個股漲跌停板機制,就算全部股票跌停板,指數跌幅也不會超過一成,熔斷機制再將波幅限制進一步縮小。本來百分之七的指數漲跌幅,在其他股市已屬極端,A股卻處於異常的「地震帶」,百分之五漲跌幅司空見慣,所以徵求意見後認為「停賽」三十分鐘過長,修訂縮短時間至十五分鐘。

最近一次例子是一星期前券商遭立案調查引發市場震盪,如中證監不是把調查內容拖至下個交易日方公布,波動至少可減輕。事實上,若能提高監管透明度,融資去槓桿化,減少散戶羊群效應,更勝於設下種種限制。熔斷是治標,做好市場管治和投資者教育才是治本之道。

港交所亦將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但明顯較內地股市的標準寬鬆,五分鐘的冷靜期可能起不到作用,實施時間更比A股遲了一年。香港投資者素來擁護自由市場,引入該機制已是一大讓步,主要是中港股市同步性與日俱增,不得不割讓一些「自由」換取一些「穩定」。可是A股的熔斷機制更晚諮詢,結果卻更早推行,等於強化港股「提款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