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監管宜加強溝通機制

儘管A股近期回穩,中央也開始進行政策復修,例如重啟IPO,但鑑於A股不理性波動及救市行動混亂,中央對深化金融市場改革未有停止。近日關於中國證監會、銀監會及保監會可能合併的消息甚囂塵上,倘若成事,對內地金融業監管發展有深遠影響。但業界認為,由於各監管機構難於釐清規管界限,內地可考慮在現有監管架構上,加強統籌及溝通機制作平衡。

內地自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實行「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模式一直至今,但隨着金融創新,新興金融工具在規管分類上不清晰。在今年第三季中央總動員的救市行動,更凸顯各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缺乏協調,有傳內地正考慮將中國證監會、銀監會及保監會合而為一,成為一個超級監督管理委員會,統籌一切金融監管。

倘合併料利金融監管

君陽證券行政總裁鄧聲興表示,合併料令金融監管有所加強,以場外配資為例,這些配資活動未有反映在銀行表內,卻往往以其他投資工具形式運作,令各監管機構難於釐清規管界限。如果由統一監管機構執行,成效會較佳。

西證國際副總裁馮時裕表示,「三合一」或令監管機構難於因應各行業的特質推出措施,但從A股救市行動亦反映,各監管機構在推出措施時缺乏協調,往往一項措施未及市場反應,另一項措施又迅即起動,令市場無所適從。他指出,本港及許多歐美市場仍採用分業監管模式,他認為內地可考慮在現有監管架構上,另加統籌及溝通機制是平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