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大互通作終極目標

滬港通一周年已過,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滬港通是成功還是失敗?從交易量上來看,滬港通沒有取得預想成績。

截止十一月十六日的過去一年,滬股通共使用額度約1,210億元(人民幣‧下同),使用量僅佔3,000億元總額度的40%。為A股市場貢獻了1.538萬億元的交易額,平均每日成交約67億元。這與前期中央設定3,000億元總額度的美好願景相差甚遠,不要說資本外流,就是額度也沒有用滿。港股通在過去一年更是不受投資者歡迎,使用額度約921.4億元,佔總額度的36.8%。

滬港通交易額從小到大、從大到小,反映了市場節奏。滬港通啟動不久,人行降息疊加通過股市為企業去槓桿的政策,上海市場迅速上升,滬港通隨之擴大。今年四月滬港通對公募基金解禁後,針對本港市場的投資再度激增。

六月A股股災後,為了穩健出台一系列政策,滬港通交易量隨之下降。同時,監管層奮力救市以及此後對於交易數據等各方面的嚴控,曾引發一片質疑。美歐交易機構屢屢發出抱怨,據外電報道,港交所(00388)環球結算業務主管戴志堅稱,港交所向上交所表達了以下擔憂,包括內地擬定的程序化交易新規可能抑制股市互聯互通發展。如果自營交易的程序化算法需要披露,國際投資者可能不想使用互聯互通機制交易滬股。

配合人民幣國際化

公布程序化交易參數當然讓人不痛快,但此前內地的期貨、程序化交易等設計過程以及監管過程中存在着極大的漏洞,滬港通不是獲取內外價差的收割場,需要完成的課題是,如何在市場交易過程中逐漸堵住漏洞,建立嚴格監管規則。

人民幣國際化速度愈來愈快,明年推出深港通是大概率事件,上周二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下一步將着力完善滬港通、擴大交易額度與標的物範圍,進一步加強跨境監管合作,加大跨境執法力度。同日李小加亦表示,滬港交易所接下來會繼續推進滬港通的優化升級,包括調整額度、增加投資標的等,並且升級版的滬港通可能會和深港通一起推出。

不僅如此,AH溢價擴大會推出相關的期貨產品,14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首度被納入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以及MSCI明晟中國指數,上交所、德交所和中金所將按照40%、40%和20%的比例,共同投資2億元合資成立新公司。

滬港通、深港通最終是倫敦、紐約、新加坡等地的互聯互通,順利的話,按照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這一大互通可能在二○二○年之前完成。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